冰與火之七神榮光

第268章 番外繼業戰爭的敗退者(7k)

就這樣,隨著國王多管齊下,鐵群島這處西方頑疾終於安分了不少;也是因此,那些群島的野心家們——比如阿莎·葛雷喬伊——也紛紛離開此地:鐵群島已經不是能支援他們創立功業的地方,想要獲得它們,唯有不斷向東,當戰船離開王國的地界,機會就會向他們敞開大門。由於葛雷喬伊的身份以及舅舅羅德利克·哈爾洛在東方鐵民中的地位和權威,阿莎·葛雷喬伊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鐵民間的領袖,她和自己臭名昭著的叔叔們一樣長期在東方作戰,時常在海國和遠東進行劫掠,也最終因為出色的戰功獲封了夷河河口的土地。她的後代仍舊統治著這裡,與南方和東方的各股勢力保持著時戰時和的關係——就和南方大陸一般反覆無常。

至於鐵群島,在席恩·葛雷喬伊統領的統治時期,這片群島上的鐵礦資源得到了充分發掘,得益於青綠之地對鐵礦石的需求,這片貧瘠的海島漸漸地也富裕了不少。鐵礦貿易一方面讓群島獲得了大陸上源源不斷的物資,另一方面也牢牢鞏固了葛雷喬伊家族對群島的統治和威信,與此同時,隨著貿易往來增加,七神教的影響也自海上而來,淹神信仰愈發勢弱,或許在某一天,揚帆劫掠的海寇將從這片群島上消失。

作為王國最西方的大貴族,席恩統領雖然樂見群島因為貿易而逐漸富裕,但他仍然對這裡惡劣的環境感到厭煩,或許是少年時在青綠之地度過的結果,他非常眷戀大陸上溫暖平和的土地,也因此對參與王國戰事在頗為熱切——如果立下戰功,他便能理所應當地領有一片東方的溫暖領地——遺憾的是,席恩統領最終沒能在戰場上立下什麼特別功績,不過他很是長壽,也有許多後代;在席恩統領年老時,雖然他實際上身體康健,但席恩的子嗣們仍然聯名向國家王座情願,希望自己“老邁體弱”的父親能夠在溫暖的大陸上度過晚年,這一請願也得到了國王的許可。

直到今天,雖然已在大陸上生活多年,但席恩仍然統治著鐵群島。他仍然“老邁體弱”,但活得比許多強健的同齡人都要長。

六、艾林家族

世事無常,艾林家族原本是勞勃起義和偉大遠征的勝利者,卻最終在繼業戰爭中拐向了失敗者的命運。

由於對培提爾·貝里席的極度信任,萊莎·徒利與其子勞勃·艾林也隨著他離開了谷地:他們先是搭乘密爾艦隊向南,龍隕之戰後又隨著它們往東;就在前往瓦蘭提斯的途中,老公爵的遺孀突發熱病離世,遺體按照海上慣例進行了海葬。

勞勃·艾林,這位可憐的小公爵在數年內先後失去父母、成了孤兒,雖然國相從未在待遇上虧待他,還安排他作為谷地流亡者的名義領袖,但溫暖的東方沒能醫治他的體弱多病,顯赫的身份也沒能改變他的避世孤僻;最終,這位年輕的公爵在成年後不久便英年早逝、無嗣而終,艾林主支就此斷絕。

七、海塔爾家族舊鎮的毀滅幾乎摧毀了海塔爾的一切,在失去這座維斯特洛重要文化經濟重鎮後,倖存的海塔爾族人們一蹶不振,當丹妮莉絲協助他們清理了盤踞在舊鎮殘骸中的亂兵後,他們就勢向女王提出請求留駐南方清剿亂軍,主動放棄了隨軍北上、建功立業的機會。

不過,或許是因禍得福,海塔爾缺席了龍隕之戰,也因此逃過了胡戈一世對河灣的大清算,得以作為普通諸侯沿襲世系,當胡戈一世將河灣直轄化之後,海塔爾們被轉封到東方,成為了王國面對草原蠻族的諸多邊境領主之一。

身處邊境,海塔爾家族面臨著戰爭的威脅,同時也發現了復興的契機:在這個和平時代,整個王國對牲畜的需求都有增無減,而大草海上的野馬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海塔爾最先發現了這個商機,也率先開展了馬匹貿易,從中獲益頗多。而且,這些曾經的支系也沒有忘記家族的過去,依靠大草海的馬匹貿易所獲得的財富和資源,海塔爾們在文化和宗教領域進行大把支出、吸引了許多遭遇學城、教苑排擠的文人學者,依靠這些知識分子作為根基,以探索馬匹培育為由,海塔爾最終在王國邊境建立了一座學院;同時,他們修建的大教堂也吸引了東方教會的洛恩大主教,後者將大領地的主教座堂遷至這裡。

因此,雖然海塔爾們在內戰中失去了主幹,在內戰後被迫離開家族祖地,但他們仍成功地避免了沒落的結局。在新任海塔爾伯爵的治理下,他們的邊鎮最終成為了王國邊境的經濟中心和洛恩大領地的宗教中心,就連海國王朝的入侵風險也沒能影響到它的繁榮。在科爾隆王的時代,這座邊疆之城成為了大草海邊緣的明珠,海塔爾家族也找回了往日的些許風光。

八、雷德溫家族當攸倫·葛雷喬伊在維斯特洛南方大開殺戒後,青亭島的雷德溫家族就幾近滅門了,他們的領地一度成為了鐵民的樂園、當地的大量葡萄園也在混戰中被毀,直到胡戈的大軍南下後,這座島嶼再次恢復了秩序——在國家王座的管轄下。

萬幸的是,雖然雷德溫家族飽受滅頂之災,但它仍然有少數遠系支脈倖存下來——多為劫難前出遠門貿易的商人和葡萄園主。在這些旁系的努力下,島上一些倖存的葡萄種群被及時發現和儲存,青亭島葡萄酒也不至於徹底成為書籍上的名詞。

如今,筆者截稿時的雷德溫家族已經轉變成了一個以血緣為紐帶的商貿聯盟,這些人不光做著各式貿易,還不斷走南闖北、為青亭島的葡萄尋找其它適合栽培的土地——攸倫之劫讓他們明白將葡萄園集中在一處是多麼危險的行為,現在他們寧願不斷試驗王國的土壤、嘗試開發新酒種,也不會再把命根子全放一個地方了。

或許,在這個依靠讀寫計算也能出人頭地的時代,他們的後代中能夠誕生一位新的雷德溫領主。

九、戴瑞家族

如同在篡奪者戰爭中的慘重損失,戴瑞家族在繼業戰爭中失去了自己積累的所有,主支絕嗣、領土被徹底剝奪、倖存的族人時刻要面對被王國追捕的威脅……不過,也正因如此,當倖存的戴瑞們成功逃亡海灣地後,面對這些真正的忠臣,海國王朝對他們的待遇也是獨一檔的。

按照海國王朝的慣例,西方流亡者通常被安置進僑領,這些僑領也通常以地域來劃分和命名,但由於戴瑞家族自篡奪者戰爭後一直忠心支援坦格利安,這些逃亡過來的倖存者們無人被安置入僑領,他們全都被雷戈一世賜予了世襲領地,而這些領地集中在一片彌林附近的富庶地區,並且當地被國王命名為“戴瑞領”;在整個王國中,這是獨屬於戴瑞的榮譽。此外,戴瑞們不光獲得了免稅等服役貴族的特權,還直接受到了坦格利安王室的資助,在領內維持了一隻有力的重灌騎兵,父死子替、兄終弟及,為海國王朝四處征戰。

在接下來的歷史中,東方的戴瑞們為坦格利安鞠躬盡瘁,他們參與了所有海國王朝的遠征,每一處被三頭龍旗征服的土地上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更重要的是,戴瑞們對坦格利安王室異常的忠誠,即使在國相時代,他們也只聽從國王的命令,在戰場上,哪怕戰鬥條件異常苛刻,他們也很少會違抗國王的指令。“戴瑞不造反”,這句海國諺語便是對他們的忠誠最好的映照。

十、史戴蒙家族如果說戴瑞家族的結局展示了恪守忠誠的獎賞,那麼史戴蒙家族的結局就預示了盲目行事的惡果。

在勞勃時代突發的密爾亂局中,為了將自己抽離風暴中心,史戴蒙家族族長、密爾總督亞歷山大·史戴蒙做出了已知世界有史以來最瘋狂的舉動——將一系列未探明的相關罪責栽贓給寧靜艦隊乃至攸倫·葛雷喬伊,並且直接逮捕密爾城內的攸倫代表。雖然亞歷山大總督隨後被國王特使培提爾·貝里席免職、寧靜艦隊在密爾港外武力威脅也被培提爾運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化解,但亞歷山大·史戴蒙的所作所為都被寧靜之主看在眼上、記在心上,只要時機允許,史戴蒙家族將受到攸倫·葛雷喬伊豐饒的報應。

於是,當繼業戰爭爆發、王國和史坦尼斯的大艦隊都在泰洛西海峽被攸倫毀滅後,發生在史戴蒙家族中的慘劇就並不令人感到奇怪了。由於內容過於令人不適,筆者在此不會對相關內容展開敘述,我們只需要知道史戴蒙家族的主支、旁支和領民在此次劫難中無人倖存,他們的家堡長拱堡也成為了王國內部著名的詛咒之地便可。

不過,即便長拱堡已然如此危險,但一整片領地所帶來的權力和地位仍然推動著許多不怕死的愚蠢之輩前往國家王座的覲見室;他們冒稱史戴蒙家族成員,意圖透過繼承長拱堡享受榮華富貴,只不過,他們最後迎來的往往是詛咒和死亡,當這種亡命徒死得足夠多後,長拱堡終於無人問津、成為了林中廢墟。

事實證明,在許多時候,犯錯就得立正捱打,病急亂投醫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史戴蒙家族已經用自己的生命、鮮血與軀體向世人證明了這一點。

十一、克林頓家族在歷史上,克林頓家族都是一個非常富庶的大貴族。但由於瓊恩伯爵在篡奪者戰爭中接手鎮壓叛軍,在勞勃·拜拉席恩加冕後,征服王剝奪了克林頓家族的領主頭銜以及絕大部分屬地,他們的家族地位也從一個完全的貴族家族被貶謫成了騎士家族。

在龍隕之戰前,瓊恩·克林頓設法說服了維斯特洛剩餘的克林頓族人,促使他們加入了丹妮莉絲的軍隊,而在接下來的決戰中,包括瓊恩·克林頓在內的克林頓族人基本都戰死沙場,當胡戈一世驅逐了河灣地和風暴地殘餘的坦格利安支持者後,就連鷲巢堡也被王國剝奪用以封賞功臣。

此後,雖然維斯特洛仍有部分克林頓族人存在,但他們已經和曾經的貴族世家克林頓間毫無關係,另有一些人逃亡海國王朝,這些人隨後大多接受了國相的賜土、成為了海國的服役貴族,但此後也未有戰績留世,或許還有人被國相回收了土地。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