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啟笑笑不說話。
現在能統治打車軟體這塊蛋糕的那家公司還沒有創立呢。
自己不但可以先下手為強,將那家公司取而代之,也能騰出一筆錢去籌備短影片賽道。
孫中懷這個時候開始說明自己的真實來意:
“既然韓總你想變賣共享單車的股份,有沒有考慮過我們鵝廠?”
韓啟點頭道:“鵝廠自然是最好的合作物件之一。”
“韓總有意向便好,我現在就跟公司的整個高層商量,希望可以儘早拿出一個入股方案。”
“歡迎!”
掛了電話,孫中懷立即聯絡鵝廠的馬總。
而馬總得知共享單車這個專案的真正掌控人想要變賣股份,頓時起了興致。
聽孫中懷說完韓啟想要賣股份的原因,馬總同樣沒有從中找出半點破綻。
於是他召集公司內的幾個重要高層商議這件事。
而另一邊。
韓啟掛了電話後,伸了個懶腰。
現在韓睿的共享單車專案估值至少達到了400億,但具體是多少還沒有請專業團隊來算過。
想必以共享單車現在的火熱趨勢,鵝廠肯定會願意收購。
結果確實如他所料。
第二天。
孫中懷再次給韓啟打電話,表示鵝廠確實願意收購他手中的股票。
但鵝廠要親自派團隊前往他們公司進行評估。
韓啟自然答應。
幾天後。
鵝廠的專業評估團隊來到韓睿的公司。
韓睿那邊早就得到過韓啟的通知,所以熱情招待。
但這個評估過程需要很長時間,他們要認真瞭解整個共享單車公司的市場佔有率,以及這家公司提供的各項資料有沒有水分。
而要了解一個公司的水分有多少,花費的時間自然不少。
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鵝廠的評估團隊回去,沒過多久,孫中懷又給韓啟打來電話。
表達的意思只有一個:雙方可以談判了!
於是韓啟擠出時間,前往深城。
馬總和孫中懷親自接待。
這也是韓啟第一次親眼見到馬總。
寒暄過程時,雙方相談甚歡。
但進入會議室後,雙方迅速進入狀態。
不過談判過程不需要馬總親自出面,而是由孫中懷帶領團隊和韓啟談。
雙方先是對整個共享單車公司的評估報告進行確認。
聊完評估報告後,又根據鵝廠想要收購的股份佔比進行爭論。
鵝廠以為自己已經很激進了,第一次收購就要拿下整個公司34%的股份。
可結果他們發現自己還是太保守了。
韓啟聽到他們的話當場拒絕,然後說他們收購的股份要是低於67%就不用提了。
這等於是直接把整個公司都交給了鵝廠。
孫中懷還以為韓睿那邊要保留公司的管理權。
結果韓啟表示,這個也可以賣。
只要鵝廠的錢到位,就沒有什麼是不能談的。
孫中懷被韓啟的這個決定嚇了一跳,簡單的摸過韓啟的底後,孫中懷立即停止這次談判,然後安排人好生接待韓啟。
趁著接待時間,孫中懷抽空給馬總彙報。
馬總對韓啟的態度也是很驚訝。
他們試過收購其他公司,別的公司對自己保留股份往往都是固持己見,對公司的管理權更是看得比命都重要。
然而。
到了收購韓啟的公司時,情況完全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這怎麼看都像是韓啟認為共享單車這個專案像個燙手山芋,想要完全甩掉?
但他們拿起公司的評估團隊反饋的報告認真閱覽。
上面清清楚楚的寫著,韓睿的公司發展一片大好,而且整個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絲毫沒有夕陽產業的樣子。
那麼,韓啟為什麼那麼想甩掉整個共享單車公司?
孫中懷道:
“這一點我也試探過他。”
“他的意思還是那樣,就是想以後享享福,只做風投,不用再打拼得這麼辛苦了。”
“而且他的弟弟還是一個大學生,和他一樣,其實都對整個網際網路市場缺乏更具體的預判。”
馬總點頭。
這個解釋也勉強說得清。
畢竟一個娛樂圈的人投資網際網路科技圈,難免會心慌慌。
並且他的弟弟還是一個大學生,也不可能是什麼無師自通的商業奇才。
要不是韓啟這樣的人在背後指點,恐怕他弟弟壓根做不起來這個專案。
在那份評估報告上也寫了韓睿這位創始人的性格評估。
雖然韓睿要比一般的大學生優秀,對待事情的態度也很果決,但終究還是對社會的認知不深,所以有些想法會很天真。
馬總思索了一下,回覆孫中懷:“沒事,我相信自家團隊做的評估報告,既然他們要賣,那麼我們就全買下好了。”
孫中懷提出疑惑:“可是公司還有那麼多的活動資金嗎?”
馬總不假思索的說:“大不了用股權置換,我們鵝廠不是投資過很多公司嗎?隨便拿幾家的股權置換一下,他肯定會答應!”
於是雙方開始進入更加激烈的談判過程。
韓啟同意股權置換的提議,但雙方就股權置換的公司,以及置換的比例便討論了整整一個月。
加上其他內容的談判過程,兩個月後,談判接近尾聲時。
《花千骨》終於剪輯完畢,並且送審透過。
韓啟順便與企鵝影片談了談《花千骨》上線的合作。
等一切塵埃落定時,《花千骨》也經過一輪鋪天蓋地的宣傳,然後正式開播。
而與此同時,遠在另一個角落。
《老炮兒》的開機儀式剛剛結束。
管琥端起酒杯,對著整個劇組敬了一杯,抬手間揮斥方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