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諸天的道士

第291章 護龍山莊話往常×奉天殿內坐金鑾

目光望向門外遠方,朱無視的心緒飄飛。

夜色漸濃,護龍山莊的燈籠光芒朦朧,映照著父子二人各懷心思的臉龐。

…………

今年已經是弘治二十四年。

朱佑樘也已經四十有二了。

他當皇帝這些年,一直是躬行節儉,勤於政事,勵精圖治,而且重視司法,大開言路,本人更是不近聲色,後宮始終只有張皇后一位。

一直為國事操勞的他,本應該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勞形苦心。

但是朱佑樘不然,他蓄起了美髯,整個人顯得英姿勃發,竟是比他青年時更有威勢。

朱佑樘看著衰敗的大明在他手中煥發了生機與活力,心情自然不一樣。

看著蒸蒸日上的大明,每次解決了國家新的問題,他心裡都是新的收穫。

心靈影響身體,心靈順暢了,身體自然不會有鬱結之氣。

當然,更重要的是,有國師太淵真人這位道家外景大宗師,不時為其調理身軀,才能讓他有充足的精力。

再加上,朱佑樘自己每日也會抽出半個時辰,舒展筋骨,打拳練劍,不是為了有多強的武藝,而是讓體質更加強健。

今日的奉天殿,氣氛有點不一樣。

奉天殿。

即後世人所謂的金鑾殿。

朱佑樘大刀金馬的坐在上位,一一掃過下方的臣子。

“諸位愛卿,覺得國師的提議如何?”

一股囊括寰宇的氣勢不自覺的從他身上展開。

若是有後世的內家拳的宗師在此,必定會大吃一驚。

因為朱佑樘現在的坐姿架勢,分明是“坐金鑾”的架子。

一個武者再怎麼體悟“坐金鑾”的真意,又怎麼比得上真正的天子。

天子,主宰天下,一舉一動,皆能影響整個人道運轉。

所以,朱佑樘的架子,才是真正的“坐金鑾”。

哪怕動作上跟別人認知的有差異,但是那股真意、那種氣勢,是別人模仿不來的。

不用說,這又是太淵的手筆。

《道經》裡說:“治大國,如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意思是,是治理國家就像做一道新鮮菜餚一樣,不要隨意翻動,不能煮的太鹹,也不能煮的太淡。

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怠慢;油鹽醬醋都要恰到好處;火候也要適當。

這無疑對“掌勺者”的專業能力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而且,是很耗神的。

更不用說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

所以,太淵為朱佑樘特地挑選了“太祖長拳”裡的【坐金鑾】這個架勢,為其養神。

“陛下,不可!”

文官方面頓時跳出來一人,出列跪地,袍袖翻飛,神情激動。

“俠以武犯禁!若是傳武天下,那些人自以為有了本事,仗著武力橫行霸道該如何?”

“況且……”

此人說完,他之後又有幾位文官出來反對。

但是,令他們詫異的是,原本以為會有諸多同僚附和,可抬頭一看,竟只有寥寥數人跟著出列。

大部分官員都沉默著,連幾位平日裡最反對“武事”的老臣也只是捻鬚不語。

這詭異的氛圍讓幾人心頭一緊,話音漸漸低了下去。

朱佑樘的表情很平靜,既沒有生氣,也沒有惱怒。

只是他的眼裡餘光落在百官之首的幾位重臣身上,像是在等待著什麼。

十幾年過去,首輔都換了幾人。

徐溥下去,劉健上來。

劉健擔任首輔時,他崇儒興學,注重實務。

居官敢言,極陳怠政之失,指出財政困難之原因在於織價、冗官、營造之浪費。

他一生嘔心瀝血,時人尊之。

劉健致仕後,李東陽上位成為首輔,一直到現在。

李東陽秉政以後,雖然貴為內閣大學士,又“以文章領袖縉紳”,但他平易近人、廣交朋友;

李東陽當國時,每日朝罷,則門生群集其家,皆海內名流。其座上常滿,殆無虛日談文論藝,絕口不及勢力。

不管和士林還是宦官、外戚還是勳貴等都相處都還算不錯,在政治上沒有明確的個人主張。

有人在暗地裡譏之為“伴食宰相”。

李東陽上前一步,拱手正色道:“陛下,臣以為可行。”

“自土木之變後,我大明武勢衰弱。但四年前,有總兵林平之為國開疆拓土三百里,一振民心,讓異族知曉我大明的威勢。”

“如今國家安定,當文武並舉。”

“文以安邦,武以定國,缺一不可。”

李東陽作為首輔一表態,朱佑樘臉上出現滿意之色。

一側的朱厚照也是直接露出笑意。

李東陽將這一幕看在眼裡,心中更定。

滿朝文武誰不知,這位太子殿下痴迷武藝,常偷偷穿著鎧甲在東宮練兵,雖屢遭陛下訓斥,卻依舊樂此不疲。

朱佑樘自然看到了自己兒子的神情,心下微一嘆氣。

自己這兒子的習武天賦是很好的,按照國師的說法,已經貫通了十二正經,算是觸碰到一流武者門檻。

只是,身為太子,要學的應該是如何治理國家,而不是一心撲到武功上。

算了,等散朝後再說說他吧。

“愛卿所言極是。”

朱佑樘緩緩開口,目光掃過那幾位仍在反對的人。

“民生為根,武備為盾。如今番薯、玉米已在各地推廣,百姓溫飽漸足,正該強健體魄。難道諸位想讓我大明永遠做“文弱書生”,任人欺凌嗎?”

皇帝表了態,反對的聲音漸漸平息。

…………

崇道觀。

太淵輕啜一口茶,語氣平淡,彷彿在說一件尋常事。

“劍心,陛下已經同意了為師的想法。”

緋村劍心:“可是大明幅員遼闊,如果一個個城鎮設立學院的話,所耗的時間會不會太長了?”

太淵放下茶盞,笑道:“你還記得你當初在日本得到了【香取神道流】的勢力支援後,【紅蓮院】的擴張速度頓時翻了一翻嗎?”

緋村劍心:“師父,你是說……”

“大明武林門派眾多,更有佛道隱流高手,這是一股極大的勢力。”太淵說道,“但是與之同時,大明的武者總喜歡留一手,把敝帚自珍當成了維護宗門秘密。”

太淵忽然莞爾一笑。

“劍心,你跟著為師,也在大明呆了十幾年,應該知道,這些門派其實個個都想要把自己的門派發揚光大。”

“但是,你看,他們一邊想要光大門派,一邊又不想讓他們的武學四處傳播,這不就是個悖論了麼。”

“而自從甘薯種下去後,那幫西方商人又陸續帶來了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經多這麼多年,現在的大明因為餓死的人,已經極少極少了。”

“當物質豐富,人人都能吃得飽飯時,可以支撐得起練武所需的營養的話,現在正是讓武學道學盛開的時候。”

“所以,劍心……”

太淵看向了緋村劍心,眼裡很平靜,又像是不平靜。

“為師要交給你一件事。”

緋村劍心看著師父眼中的鄭重,挺直了脊背,靜待下文。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