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諸天的道士

第95章 第三徒,白鳳

太淵似笑非笑地觀察著弟子們抽搐的嘴角:“我還以為你們是嫌與禽鳥同門辱沒了你們?”

一番話說的兩徒弟神色尷尬。

“昔年林君復梅鶴相伴,獨孤求敗以雕為友。“太淵淡淡道,“萬物有靈,何分貴賤?“

林平之撓著小鶴下巴嘟囔:“可白鳳要是學不會扎馬步……“

後面的話在太淵目光下吞了回去。

在常人眼中,禽獸怎能與人相提並論?人與禽獸做師兄弟,這事兒要是傳出去,恐怕天下九成九的人都會覺得太淵的行徑荒謬絕倫。

然而他們忘了,萬物有靈。

習武之人連形意類的武功,比如說鷹爪功、虎爪功等,講究的是得意而忘行。

神意為本,招式為末。

得其神意,忘其招式,再以自身的經歷底蘊,昇華意境,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武道真意。

白鳳本體就是一頭丹頂鶴,他的一舉一動,踮腳、展翅、扭頸、鳴叫、抖身等等,無需特意訓練,這是他與生俱來的本能。

所以太淵只是強化他的本能,連貫他的動作,讓其渾身如一,從力變成勁!

太淵先是觀察白鳳的行止動作,創出一套簡單的鶴拳來。

這套鶴拳模仿白鳳的飛翔、跳躍、展翅拍擊等動作,吸氣上提似飛,常以聲助力,動作形象優美。

兩臂的動作較多,有如鶴翅拍擊水浪之勢;兩手不斷地發出一陣陣地顫抖之勁,有時還發出長鳴之聲,以發聲助發勁。

而練拳比練功,所以配套的樁功是仿效白鳳的飛行和跳躍的動作,稱之為走架。

所以它的樁功並不要求練得靜止穩定,應練稍動的樁功,即所謂動中求靜的樁功。

樁功配合呼吸。

這是太淵在創這套拳時最重要的地方,要改變白鳳的呼吸習慣。

吸氣時應深長有力,當氣體吸進時應氣沉丹田,透過隔肌與腹肌的運動使腹腔內臟產生相應的蠕動。氣體在體內運動時,使腹內產生有微熱感,使胸部、腹部充實、圓滿並富有彈性。

就在這氣體下沉的同時,大腦應有意識地指導將氣迅速地上提,這時腹壁肌向內收,胸腔就會不斷地擴大,這樣呼吸就會深長。

這兩種方法不斷地交替進行,時間久後就能改善肉身,動作更加輕靈敏捷,雙翅開展之勢激烈,肌肉強而有力,不斷地發出顫抖之勁。

——這股“顫勁”才是這套拳的關鍵。

白鳳本身可以在身體一部分運用上顫勁,但無法擴充套件到全身。

所以,太淵要做的就是透過這套拳法,讓白鳳周身都可以發勁。

這種顫勁,是以氣執行,以聲助力,肌肉高度地收縮,從而發出一種顫抖之勁。

這種勁並非全是剛勁,它是剛中帶柔,柔中有剛,總的說來是偏剛。

施展起來既有它的堅韌性,又富有彈性。這種勁兒,柔時很有韌性,剛時極其堅硬,出手時有壓倒一切對手之勢。

太淵雙目直盯著白鳳的鶴眼,精光熠熠,神意流轉。

太淵無法口述手教,但他有更快更好的方式——不立文字,以心印心;不用口述,心心相印。

“白鳳,今日貧道就傳你【鶴拳】,望勤加練習,貧道期待你開慧的那一天。”

不一會兒,白鳳那對豆豆般大小的鶴目,就變得迷濛起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