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大殿,太淵率先開口,聲音清朗而平和。
“貧道太淵,攜劣徒林平之、緋村劍心,冒昧造訪武當,還望沖虛掌門海涵。”
太淵執道家禮數,聲音清越似山澗流泉。身後兩位弟子亦隨之行禮。
沖虛一襲青藍道袍隨風輕揚,鶴髮童顏間顯露出幾分訝異,他稽首還禮。
“老道有禮了。沒想到太淵道長年紀輕輕,便能教匯出林居士這般高徒,實在叫老道自愧不如吶。”
沖虛道人一邊說著,一邊不動聲色地打量著太淵師徒三人。
早在三日之前,沖虛便讓師弟靈虛道人去收集林平之的訊息。
之所以先查林平之,而非太淵,實在是因為江湖中關於太淵的傳聞極少。
這並非太淵刻意隱藏行跡,而是他自出山以來,極少與所謂的武林人士打交道。
若不是在君山之上,太淵曾展露過非凡絕藝,恐怕誰也難以相信,他竟會是聲名鵲起的【槍靈】林平之的師父。
兩人剛一照面,沖虛道人便虛眯著眼,細細打量起太淵的手腳、身段和步法。
然而,一番觀察下來,太淵的模樣實在不像身懷絕世武功之人。
手掌手指細膩光滑,全然沒有習武之人因常年磨鍊而留下的粗糙與繭子。
腳步雖說不上沉重遲鈍,但也僅僅比普通百姓輕快些許。
呼吸之間,也不見內修高手那種悠長綿柔的韻律。
不過,太淵有一處卻極為不同尋常——那雙眼眸。
平常人的瞳孔是深棕色的,加上歲月的變遷,認知的變化,人的眼波會慢慢地變渾濁。
而武功高手運功時眼裡會爆發精光,讓人覺得明亮,但不會令人感覺清澈。
可太淵的眼睛不一樣,那一雙眼眸,黑白分明得近乎純粹,仿若一泓清泉,明淨清澈透亮,宛如剛出生的嬰孩,連眼白都透著琉璃般的淨色。
沖虛道人的腦裡不禁閃過《道經》上的描述:“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不知太淵道長今年年歲幾何?”沖虛道人心中好奇,忍不住開口問道。
話一出口,他便意識到不妥,忙拱手致歉。
“見諒,是老道唐突了。”
語氣中滿是歉意。
“無妨,貧道並無此忌諱。”太淵拂袖輕笑,眸中似有星輝流轉,“貧道虛度二十有九。“
林平之和緋村劍心還不明白為什麼這個老道長突然道歉,但太淵卻知道沖虛道人話裡的意思。
俗話說:“僧不言名,道不言壽。”
這是為什麼呢?
道教以“喜生惡死”為思想基石,追求長生成仙,故而道士忌諱談及年齡。
信仰道教的人有多種,住宮觀修道者名“道士”,隱居山林修道者稱“隱士”,居家修道者為“居士”,他們都是道教徒。
在與他們交談中,切莫詢問其生辰和年齡,以免犯忌。
沖虛道人一時失言,自覺冒犯,這才急忙致歉。
沖虛道人聽聞太淵的回答,眼中閃過一絲驚訝,羨道:“太淵道長真乃道門逸才,裡面請。”
說罷,他側身相讓,做了個請的手勢。
不一會兒,自有小道童們端著茶點魚貫而入,茶香嫋嫋升騰,瀰漫在整個堂內。
沖虛道人端起茶杯,輕抿一口,緩緩說道:“道長的高徒,【槍靈】林平之林少俠,在南方一帶可是頗具盛名。之前君山之會上的表現,老道也有所耳聞。”
林平之抱拳,略帶敬意說道:“沖虛掌門過譽了,晚輩區區薄名罷了。”
語氣謙遜,神色卻不卑不亢。
太淵開門見山:“道長,貧道今日前來是為了論道一番,增長一些見聞。”
說著放出自己的心神之力,以示自己的道行。
本來太淵如此說法定會讓人心生不喜。
武當派是何等地位!
太淵此言不免有狂悖無禮之嫌。
太淵眸光微斂,剎那間,一股玄之又玄的氣息自他身上浮現。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