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淵說道:“要得道,必須要知竅,開竅,玄關一竅。”
“玄關是天地成象之後的天心,又叫天谷,天地的根源所在,《道經》有云: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根。”
“當日貧道入玄關之時,猶記得種種妙處,妙不可言!”
沖虛道人見終於說到了真妙處,凝神靜氣,他身後的四位弟子雖然暫時無法理解,但來之前師長早有交代,不要發問,只管記憶。
太淵的思緒彷彿回到了那個關鍵時刻,聲音變得空靈悠遠,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玄妙。
“入定之時,有先天祖氣自虛無中來,懸於目前如明月當空。片刻,只覺混沌一片,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沖虛道人一邊聽一邊對照自己所學,經典所言。
太淵的這段話和《道德經》第十四篇暗暗契合。
其言曰: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太淵不管他心中所想,只是繼續自己的述說,
“至此,不知所以,不知有象,只覺先天祖氣忽的變亮,竟是猶如太陽炙熱懸空,先天祖氣仿似大鼓相吸,而貧道的身軀意識亦是猶如鼓棒相迎。至此,鼓棒相合而如同棒擊鼓,速度愈來愈快。”
“在冥冥中,突然腦中一開,身心俱震,貧道只覺得頭腦仿似爆開,徑通周身,關竅齊開,骨節如斷,痠軟如綿,通體光明,只聞千鍾雷嗚,萬道霞光,靈明內外,琳琅滿空,雷轟電擊,撼通乾坤。”
“全身輕快安樂無比,周身酥軟麻木,有瞬間施化之感,,身心一片光明朗徹之感,心神豁然洞開,通身洞徹,橫無涯際,好似天塌地陷,卻又不知有山有水,不知有天地人我。”
沖虛道人問了:“這莫非就是“玄竅開時竅竅開”?”
太淵說道:“正是。這是真正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看的都是其中的意蘊,是山水見證了百千年的波瀾壯闊。”
“待到這些場景消失後,只覺眼前茫茫金光無涯無際,突然間不知我是誰?不知我的身體在哪裡?此刻呼吸已經停止,周身的關竅好像又都能呼吸,身心內外一片光明,身體已經融入太虛。”
“只感覺宇宙好似吾身,天地盡在手掌之中,一念之間竟能撼動天地。此為道祖雲:“吾不知誰之子,象地之先。”
“此時方是與道真合,才知神仙妙境,天人合一,呼吸自停,直與天地合德,合乎太虛,宇宙即吾身,天地在吾手,我命由我不由天……”
說到此處,太淵忽然自嘲地笑了笑,搖搖頭。
“當然,這不過是力量暴漲,心神一時的妄想,待到冷靜下來就無事了。不過千萬謹記,破關之時最好找個大氣敞闊的地方,千萬不要受刀兵殺氣或地脈殺氣影響。”
沖虛道人面露疑惑:“這其中有什麼禁忌嗎?”
他是真的不知道,祖師的典籍裡也沒有相關的記載。
太淵神色一凜,鄭重解釋:“破關之時,人與天地相合,這一霎那,是無限接近天人合一的狀態,之後就會退出這種狀態。”
“不過這也是最容易被外邪入侵的時候。”
“若是此時被邪氣、殺氣、煞氣、怨氣等負面氣息影響,心神將會和這些交纏相互,整個人的性格都可能會大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