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嫋嫋中,太淵的聲音忽然變得空靈悠遠。
“在我南宗,紫陽真人張伯端在《金丹四百字》裡有過記載:‘此竅非凡,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
沖虛道人白眉微顫,渾濁的眸子泛起精光:“既然是“非凡竅”,“神氣穴”,應當不在人體某個固定的位置?”
太淵指尖輕點茶盞,“各家說法不一。“
“有人說玄關無定所,機至則顯,機去則隱,當神意相會,真氣得生,衝擊泥丸可現慧光。”
“也有人說此竅不在身內,不在身外,亦在身內,亦在身外。”
“但貧道覺得既然玄竅稱玄,玄者,虛也;既然是虛,就不應該實指。玄關一竅,不居於五臟六腑,肢體間無論也。此竅自虛無中生,陽生髮動之時,神氣交合之靈光是也……”
沖虛道人聽的是如痴如醉,身後四位弟子卻神色各異。
最年長的張自德若有所思,另外三人雖然也在認真聽說,卻感覺雲裡霧裡的,但看自家掌門入迷的模樣,只道是自己的天資不足,無法領會奧妙。
不過由於四人是在沖虛道人的身後,故而其並未注意到這一幕。
太淵倒是注意到了,但畢竟是人家的弟子,他也不好多言。
“我派祖師紫陽真人張伯端在《金丹四百字》裡說:惟恐不識藥材出處,又恐不知火候法度,須要知夫身中一竅,名曰玄牝。”
“”此竅者,非心非腎,非口非鼻,非脾非胃,非穀道,非膀胱,非丹田,非泥丸。”
“能知此一竅,則冬至在此矣!藥物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亦在此矣!結丹亦在此矣!脫體亦在此矣!”
言畢,太淵闔目靜坐,周身氣息如淵停嶽峙,留給眾人體悟的時間。
而沖虛道人的眼睛隨著太淵的講解是越來越明亮,那是對“道”的渴望,也是對前路的希冀。
沖虛道人感嘆道:“玄關一竅,此乃自古佛道不傳之謎,迷中之謎。此之一竅,不可以私意揣度,是必心傳口授。苟或不爾,皆妄之矣。太淵真人心胸何其廣也,老道佩服!”
說完對著太淵拱手一拜,竟然行了半師之禮。
太淵袖袍輕拂,一股柔勁托住沖虛道人:“道友不必如此。“
沖虛道人說道:“太淵真人今日所言,對老道的幫助非同小可。自古以來能進玄關者,百中無一,千中無二,萬中才有其一二。”
他望向窗外搖曳的竹影,語氣轉為深沉。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修行者不知玄關一竅,猶如瞎貓亂撞。即便知道玄關一竅,能進玄關者可謂難之又難。”
說完一頓,接著感慨說道:“故而自古云:修行者多如牛毛,成道者稀如麟角啊!”
太淵卻說:“沖虛道長不必如此。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當今之世得道者稀少,貧道自出山以來,也只有見到道長一位道性不凡。”
“若是道長能夠勘破眾妙之門,跨入先天之境,那麼求道路上多一位道友,對貧道來說,亦是幸事。”
太淵說的這一番話並不如何慷慨激烈,但是就是這麼風輕雲淡的輕述,卻讓沖虛道人心頭一震。
沖虛道人在而立之年接任武當派掌門,在這座江湖裡浮浮沉沉四十多年,不知見識過多少或正或邪的人物。
由於武當派的特殊性,就算他不願,他也或參與或見證了這座看似熱血恣意的江湖裡,那恩恩怨怨的灰暗面。
比如曾經華山派號稱“拳出少林,劍出華山”,現如今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