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巖最高處,雲氣翻騰。
太淵負手長立,俯瞰山河。
“臨!”
一聲清喝聲響起,太淵的肉身猛地一震,散發出一股不動不惑的意志。
【臨字訣】是道家九字真言的一訣,修行精深者可瞬間調動自己全身力道。
兩手伸出,太淵的左手放於腰部成象徵刀鞅狀,右手成劍狀,如寶劍出鞘。
手中掐起奇怪的道印。
右手食指與中指伸直,無名指與尾指彎曲至掌心,大拇指扣住尾指與無名指的指甲端。
大拇指扣住尾指與無名指的指甲端時,必須緊緊地壓制兩指指甲而使指甲不外露,此舉在道家稱為『藏甲』。
細細感受著體內的真氣、氣血、心神。
雖然這數月間太淵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在凝練穴竅上,只是在不停夯實自己的短板。
不過,琢磨前人留下的武學道理,映照自身,功力反而精純幾分。
右手緩緩抬起,似攬明月入懷。這一動,看似緩慢,卻引得周遭氣流驟然一滯。
“神機同流——“
話音未落,天地色變。
太淵體內真氣如江河奔湧,自丹田直貫十二重樓。
方圓五丈內的空氣突然扭曲,竟現出肉眼可見的波紋,松枝上的晨露簌簌震落,卻在半空凝滯,化作萬千晶瑩珠玉。
“呼——“
狂風驟起,十丈內的雲氣如受召喚,自四面八方奔湧而來,但到了太淵身側又緩緩圍繞著太淵轉動。
陡然,這些事物開始變化。
隨著太淵招式變化,這些事物紛紛化作刀、槍、劍、拳、掌、指、腿。
或溫吞、或凌厲、或輕靈;或沉凝、或兇暴、或狠決;或大氣堂皇,或陰損毒辣,或朗月清風……
事態千變萬化,意勢各不相同,卻不顯得雜亂,反而在一股如青天般淡漠高遠、囊括萬千的意境下,像是被統帥指揮的千軍萬馬,綻放著自己的力量。
“呼——呼——”
狂風呼嘯,裹挾著細碎沙石拍打在巖壁上,發出“簌簌”聲響。
若是清虛道人在此,必能認出其中有不少武當派武功的影子。
這一招【神機同流】正是太淵這數月自創所得。
《黃帝陰符經》裡有言:“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爰有奇器,是生永珍,八卦甲子,神機鬼藏……”
倘若人能順應自然而同時發生五行相剋,就能使各種變化穩定下來。
這一式太淵雖是草創,但已經威力不凡,已然超脫尋常武學的範疇。
靈感來源自六百年前【逍遙派】的一門絕技——【天山折梅手】。
天山折梅手共包括三路掌法,三路擒拿法,一共六路武功,天下任何招數武功,都能自行化在這【六路折梅手】之中。
太淵創這招【神機同流】時,不僅融合了自己對所有拳腳功夫、兵刃技巧的理解,還加入了自己見識過的山河氣勢。
所以若是有人在一旁觀看,會發現其中蘊有劍法、刀法、鞭法、槍法、抓法、斧法等等諸般兵刃的絕招,變法繁複,包羅萬有。
還有數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一股“江河有盡,湖海無涯”的滔滔之勢。
一種“名山疊嶂,千峰拔地”的嶙峋之感。
一道“青天白日,無瑕無垢”的高遠之意。
一抹“格物致知致良知”的書生意氣。
一身“駐守邊疆,保境安民”的鐵血剛毅……
正是太淵一路走來所經歷的點點滴滴。
崇道觀、止止庵、紫陽書院、武夷山、土司部落、洞庭湖、西陵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