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濤濤,青翠搖曳。
聽到太淵的話,餘滄海心底驚濤駭浪般翻騰。
這個道人所言究竟何意?
難道在自己覬覦福威鏢局《辟邪劍法》之時,竟也有人暗中覬覦青城派武功?
可眼前道人武功出神入化,又怎會瞧得上青城派的功夫?
不是餘滄海妄自菲薄。
他自認為已經把青城派的幾門功夫練到頂峰了,剩下的就是花時間積蓄內力。可就算是這些武功的開創者親臨,他都篤定對方未必能有眼前道人的手段。
就在餘滄海在心裡胡思亂想之際,太淵已經抽出了隨身木劍。
餘滄海原本滿心期待是什麼神兵利器,定睛一看,不過是一把質樸木劍,劍身上刻著兩枚奇異字元,可他卻一個也不認得。
畢竟身為武林中人,大多隻重武學道理,並非做學問的先生,識文斷字者甚少。餘滄海雖不至於目不識丁,但要他認出先秦古篆,那簡直比登天還難。
“劍名‘歸真’,請餘觀主品鑑一番貧道的【松風劍法】。”
太淵的聲音如清風拂過,帶著幾分淡然與從容。
劍揚,起舞。
餘滄海看著太淵一起手,餘滄海不禁輕“咦”一聲,滿是驚疑。
《松風劍法》,本講究如松之勁、如風之迅,走的是靈巧快攻一路。
可太淵起手劍式卻無比緩慢,劍招一橫一豎一斜,全然不似斬、劈、撩、刺,反倒像一位胸有丘壑卻又謹慎斟酌下筆的書生,每一式都帶著思索的意味。
“哧哧哧……”
漸漸地,劍招速度緩緩提升,空中響起空氣被快速劃過的呼嘯聲,恰似風在耳邊呼嘯。
隨著劍勢漸起,太淵的動作逐漸加快。
劍光如風,呼嘯聲漸起,空氣中彷彿有無數無形的絲線被劍鋒割裂。
這時餘滄海也看出門道來了,太淵使得的確是【松風劍法】,但是在劍招的轉換變化之際,稍顯滯澀,不夠圓融,不像是練習多年的樣子。
莫非,
他是現學現賣?
一念至此,餘滄海不禁臉色大變,露出不可思議的神色。
要知道,一門劍法,除了劍招劍式之外,還涉及到劍身角度,手腕力度,肩跨手足搭配,甚至還有內氣執行快慢和方式,內氣的行氣經脈等等。
就算有人可以過目不忘記住外在的劍法,但是人體內的內氣執行是不可能被看穿的。
但是餘滄海看著太淵的【松風劍法】越舞越快,劍光嚯嚯,手中的劍已經在周身佈下了一片劍幕,分明是得了其劍法精髓。
甚至自己都從中有不少收穫。
劍法依舊在肆虐著,山間狂風大作,呼嘯的狂風帶著漫天的落葉。
松林中密密麻麻的松針相互碰撞,仿若無數把微型利劍在過招,你進我退、你削我掃,熱鬧非凡。
良久,太淵停下了手中的劍,風也漸漸平息。
太淵的眼睛微合,不斷思索拆解著剛才的劍法。
自從修行性功,記憶力是越來越好,餘滄海的劍招使過一遍太淵就瞭然於心。
加上心神每日愈發強大,雖還無法用心觀照萬物,但已經可以返照自身,體察自己的肌肉收縮變化,內臟的整體規律,自身內氣的流轉性質。
所謂“主身者神”。
就是因為在人體統一整體中,起統帥和協調作用的是心神。
這就是說,人的形體運動,受精神意識支配;人的精神狀態,與形體功能密切相關。
所以即使他並不懂青城派的內氣法門,但是在舞劍的時候,每一式劍招使出,身上每一處肌肉的舒張收縮情況,是松、是繃都能瞭解。
這時,太淵的眼睛睜開。
眼眸中流轉著奇異的光,很微弱,但很深邃!
再次舞起了手中的劍,劍光如虹,劍影如風,彷彿每一劍都與天地共鳴,山間的松林彷彿被劍勢引動,松針簌簌而落,隨風起舞,化作無數細小的劍影,與太淵的劍光交相輝映。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