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後,郊外。
林平之的內傷在太淵的幫助和自己的調養下,早在幾天前就痊癒了。
並且因為大戰中氣血頻繁沖刷洗練周身的關係,林平之的筋骨愈發強悍,臟腑更加通透堅韌,肉身力量突破千斤大關,可稱得上人型猛獸了。
林平之自己都能感覺出來自己的血液奔湧如江河,每一次流淌過全身,都能滋養筋、骨、皮、肉。
而且在高強度的戰鬥下,緊繃的心神急速運轉,更是領悟到了勁力裡面明、暗、剛、柔的變化與統合,精神對肉身的控制力更上一層樓。
他已經能做到【氣與力合】,接下來就要深究武學中的“意勢”,叩問自己的“本心”,那就不是靠著勤學苦練能成,要靠機緣才行。
有的人數十年如一日鑽研,孜孜不倦,水滿自溢。
也有的只是登登山、看看水,種種花,卻一朝頓悟。
各人因緣不同,際遇不同,不可強求。
林平之整了整衣冠,道:“師父,解幫主相邀,弟子先過去了。“
丐幫弟子武功可能不是最高的,但人數絕對是最多的。
太淵師徒三人這段時間行蹤並未刻意隱匿,所以昨日,便有丐幫弟子尋到他們的落腳之處,遞上一份製作精良的請柬。
請柬上,是解風親筆手書,言辭懇切,稱十分欣賞林平之,想與他結交為友,特請他赴會一敘。
太淵正倚在窗邊逗弄一隻翠鳥,聞言頭也不抬地揮了揮手:“去吧去吧!“
那翠鳥撲稜稜飛到他肩頭,親暱地啄了啄他的髮簪。
他忽然想起什麼似的,轉頭對侍立一旁的劍心笑道:“劍心啊,你也別總悶在屋裡。這八百里洞庭,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不去看看豈不可惜?“
林平之看著師父這副閒雲野鶴的模樣,不禁搖頭苦笑。
自拜師以來,他很少見過師父正經打坐練功——不是觀魚賞月,就是逗鳥蒔花。偏生那一身驚世駭俗的功夫,反倒隨著這般閒適日子愈發深不可測。
“師父……“林平之猶豫片刻,還是開口道:“那日您凌空虛渡,洞庭踏浪,恐怕解幫主真正想結交的,是您才對。“
太淵輕輕撫過翠鳥的羽毛,不緊不慢說道:“為師早就說了多次,為師只是個修道之士,並不入江湖,也無意去應酬這些,你自去便可。”
林平之見狀,只得拱手道:“那弟子去了。師父您……“他看了眼正在逗弄翠鳥的師父,無奈笑道:“您且逍遙著。“
…………
君山,由七十二峰組成,峰峰靈秀。
名勝古蹟眾多,文化底蘊深厚,相傳君山島有五井四臺、三十六亭。
例如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的射蛟臺、宋代農民起義的飛來鍾、楊么寨等。
上次解風和林平之比武是在軒轅臺,這次算是朋友之間相聚,地點就放在了“朗吟亭”。
朗吟亭,位於君山龍口左側的龍顎山頂,下臨洞庭湖,遙對岳陽樓的三醉亭,相傳是純陽真人呂洞賓吟詩的地方。
名字取自“朝遊北越暮蒼梧,袖裡青蛇膽氣粗。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之中的末句。
朗吟亭佈局精巧,參差有致,裝裱雖不甚精美,倒顯得古色古香。
林平之來到亭前,下意識地抬眼望去,只見此亭門楣之上,蒼勁有力地書寫著“朗吟亭”三個大字。
邁入亭內一樓,他的目光被牆壁上題著的一首詩吸引。字跡雖非出自書法名家之手,卻筆鋒連貫,一氣呵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