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真做完日常功課,誦經行氣,緩緩起身。
輕叩牙齒,行走闃然,衣袂連絕。
其面色紅潤,如春日桃花映雪,鬚髮皆白,恰似冬日霜雪覆松,好一副有道真仙的模樣。
然而此刻,他卻微微皺眉,神色間既有沉悶,又透著坦然,彷彿在感嘆著什麼。
他站在止止庵的庭院中,抬頭望著那株蒼勁的古樹,心中思緒萬千。想他江一真,一生求真,卻因資質只是中人之姿,加上修道時間過晚,如今也要大限將至了。
江一真,武夷山人士,自幼父母雙亡,顛沛流離。他吃的是百家飯,睡的是自然床,輾轉在犄角旮旯裡,日子過得艱苦,卻總能苦中作樂。
因為他還有一位與他同甘共苦的兄弟,名叫王宋端。
兩人並非親兄弟,卻勝似手足。
他們一起幫人做工,一起和人打架,一起被人追趕,也一起被師父收入門下。
江一真還記得,那年自己十六歲,王宋端十五歲。
他們一起認字,一起砍柴挑水;一起學道,一起給人超度做法事。
師父走得早,門下也就他們兩人,所以主持之位自然傳給了江一真。此後,兩人攜手並肩,歷經多年艱辛,在景泰年間,將觀宇修復了一遍。
如今回首,那竟已是差不多五十年前的事了。
“唉……”
幽幽一嘆。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令人唏噓不已。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王宋端在一次做法事的時候,遭遇一起江湖拼殺,不幸被波及到,客死異鄉。
他悲痛欲絕,心中燃起熊熊怒火,發誓要為兄弟報仇。
然而,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從未修行武藝,手無縛雞之力。就算此刻開始習武,已然年近不惑,錯過了最佳時機。
滿腔的悲憤無處宣洩,傷心憋悶之下,江一真做出了一個決定:不再外出做法事,而是潛心鑽研道功。他明白,自己沒有其他途徑獲取高深武功,唯有在祖師留下的典籍中尋找出路。
沒想到,這一潛心研究,竟柳暗花明。在祖師的《大道歌》裡,江一真琢磨出了一些道家的養生之術。
隨著日復一日的修煉,奇蹟悄然發生。
他的身軀漸漸煥發出活力,原本遲緩的腳步變得輕盈敏捷,以前外出沾染的關節風溼、痠麻隱痛等頑疾,也逐漸離他而去。
當他覺得自己可以手刃那夥賊人時,卻得知他們早就死於江湖仇殺了。一時間,江一真頗有一種“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感覺。
既然賊人已死,那麼江一真決定把傳承祖師道統作為第一要事,
那乞兒身形瘦小,在人群中左躲右閃,狼狽不堪。
眼前的場景,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了江一真的往昔。
江一真救了小乞兒,小乞兒說自己叫做方猴兒,因為大家都這麼叫他的,說他平常滑不溜秋的像只猴兒一樣。
江一真看著眼前的孩子,心中泛起一絲憐惜,說:“以後你就是我的徒弟了,你師祖希望為師一生求真,故取“一真”。為師修道時候晚了,此生也就如此了,唯願你至性至善,大道通明,從今以後,你就叫方道明吧!”
如今,當年的方猴兒,現在的方道明,也已經長成少年了,再過幾年也要成年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