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林平之詢問“一花開五葉”之意,太淵做出解釋。
他輕輕拂袖,語氣悠然:“隨著曹溪禪影響的擴大,禪宗也開始產生了分流。六祖慧能門下分為荷澤神會、南嶽懷讓、青原行思等宗系。南嶽懷讓的弟子馬祖道一播化江西,馬祖的弟子百丈懷海制訂叢林清規,建立禪院組織制度。懷海門下又分出溈仰、臨濟二宗。”
他說到這裡,語氣稍頓,目光轉向林平之,彷彿在確認他是否跟得上自己的思路。
見林平之認真點頭,太淵繼續說道:“溈仰宗,其悟境與功行,極致追求理事如如、動即合轍的至高境界。他們接引學人的方式,看似平實,但其中蘊含的道理深邃奧秘,講究事理並行。開山祖師靈佑頓悟超妙,慧寂則功行綿密。”
“然而,若非天賦異稟、根器深厚之人,實難繼承這一派的精髓。所以啊,此宗在禪宗五家中,興起最早,可衰敗得也快。”
太淵微微搖頭,語氣中滿是惋惜。
“再說說臨濟宗,他們倡導以般若為本,秉持以空攝有、空有相融的禪宗教外別傳心法。這一派很是特別,不主張一味誦讀佛經,反倒推崇研讀禪祖們的行止記述與語錄;也不提倡苦行修煉,更注重頓悟的力量。”
他說到這裡,語氣一頓,道:“臨濟宗的接引方式,可謂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極為犀利。”
林平之聽得連連點頭,忍不住插嘴道:“師父,那青原行思一脈呢?”
太淵繼續說道:“青原行思的弟子石頭希遷在湖南弘法,大闡宗風。石頭希遷從“本體無相,即休即用”進行發揮,提倡隨順自然的修行方法,以“心體靈昭,湛然圓滿,一源含萬派,永珍現心中”為法門大要。”
“石頭希遷門下有藥山惟儼與天皇道悟,惟儼再傳弟子洞山良价與三傳弟子曹山本寂創曹洞宗。”
“道悟三傳至雪峰義存,義存門下雲門文偃創立雲門宗。”
“義存另一弟子玄沙師備傳羅漢桂琛,桂琛傳清涼文益,文益弟子廣佈,創立法眼宗。”
林平之聽得目瞪口呆,忍不住感嘆道:“原來禪宗的分流如此複雜!”
太淵點點頭道:“溈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五宗的出現,被禪宗稱之為“一花開五葉,道果自然成”。禪門五宗均出於曹溪禪法,思想上並無不同,但在接引方式方面各有特色。”
太淵滿是憧憬,以一種感嘆悠遠的語氣道:“那個時代啊,天下人但凡談論禪學,皆以曹溪為宗。在六祖入滅一百年後,禪者若無曹溪的根基,都不敢開口談禪。”
林平之聽著太淵講述的禪宗軼事,只覺心潮澎湃。
脫口而出:“師父,如此看來,曹溪禪在那時豈不是稱霸天下釋教,如同當年董仲舒倡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般,風頭無兩啊!”
太淵聞言,微微一笑,道:“不錯,不過曹溪禪得以廣為傳播,除了六祖的法門玄妙,還有一個人的功勞不得不說。”
林平之好奇地問道:“何人有這般能耐?”
“此人便是六祖的弟子——荷澤神會。”
太淵神色莊重,緩緩說道,“開元年間,神秀大師在北方大力弘揚禪法,其教義如春風化雨,傳遍西京長安與東京洛邑,甚至還獲得武后、中宗、睿宗三位帝王的尊崇皈依,享有‘兩京法主、三帝門師’的至高尊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