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千山初醒,朝雲出岫。...
在青青蒼蒼中,乳白色的雲紗飄遊山腰,像仙娥在輕輕起舞。
一方平坦寬廣的廣場中。
林平之一身麻衣短打,正在揮汗如雨。
只見其先將左手往下直落,到丹田處,左手下落時由手掌握成拳,再由臍往上鑽到口,手如同託下頦一樣,再與左足一起同時往前起鑽。手心朝上握拳往前鑽,與足邁步,同時,拳高不過眼,低不過口。
林平之心頭閃過歌訣。
“劈拳出雲似擰繩,肺葉舒張氣暢伸;少商引領意中氣,暗藏二門打人發。”
出右手與右足齊向前去,右手出時,隨出隨翻,到前手時,右手心朝下。
此時左手由拳變掌並翻至手心向下,右手中指在左手食指根上出手,兩手徐徐拉開,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後拉,手足齊落,仍與三體合一之式相同。
再往前進,與左式相同,左右進退落起形式皆有行如槐蟲,起如挑擔之意。
回身時,將左手左足一起扭回,左足與右足成一內八字形,左手挽回在左肋心口邊靠住,右手與右足和身體向後回身,右手鑽至下頦再與右足同時邁步鑽出,左手中指從右手食指根上出手,兩手撕開,如斧劈巨木。
林平之回想起師父太淵的教誨——劈拳似斧,有劈物之意。
劈拳似斧性屬金,專重掉膀破敵營;肺氣凜然身先進,擠勁著力落胸襟。
如果有後世的拳術大師在旁的話,一下子就能脫口而出“形意三體式”。
不錯,林平之現在練得正是三體式,還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三體式站樁。
它把人體各部按照形意拳的要領安排成一個圓滿完整的姿勢,所有形意拳的動作都離不開這個姿勢的基本法則。各種拳路儘管變化萬端,但原理和要領與三體式是一致的,所以有萬法出於三體式之說。
太淵在林震南夫婦的懇求之下,加上本人也需要一個道童隨從,就收了林平之為徒。
但是並沒有傳授什麼高深的內功修煉法門,反而把後世的國術功夫理念,結合自己今生的理解,草創了一套《形意五行拳》讓林平之修煉。
所謂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
習練者需藉助象形之物,去領悟其中的神意。
這象形之物,可以是山間的花草樹木,林中的鳥獸蟲魚;也可以是波瀾壯闊的大川湖泊,巍峨聳立的名山奇嶽;甚至是瞬息萬變的風雨雷電,輕柔飄逸的霜雲冰雪;更有甚者,從無形的太極八卦等抽象概念入手,探尋武學真諦。
所以,如果對形意拳領悟精深,那這就是一門直達先天的法門。
其實,當今江湖之上也有不少這種象形武功。
比如華山派失傳的《鷹蛇生死搏》,黃裳所創的《白蟒鞭法》、《蛇行狸翻》等。
“好了,平之,今日的修行就到這裡,可有什麼疑惑之處?”
太淵的聲音沉穩而溫和,悠悠地傳入林平之耳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