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諸天的道士

第33章 功夫漸深,太淵出關

九日後,太淵出關,江一真、方道明、林平之在外候迎。

這時,沒有師侄,沒有師兄,沒有師父,只有在求道這條路上,後來者對先行者的景仰。

時逢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雜花生樹,似乎這片小天地都在為其慶賀。

當然,這是幾人的幻想,以太淵的能為還做不到異象相隨,天地相賀,那等層次,怎麼也得是天人合一的外景大宗師才行。

太淵立於閣樓欄杆前,目光悠遠,朗聲道:“偶有所悟,兩天後,我將講述一番此次所得。”

話音剛落,人已消失不見,只揚起一縷輕塵。

時間就像手裡的細沙,禁不住拿捏,兩天一晃而過。

一間靜謐的茶室,香氣嫋嫋,微風徐徐。

太淵道:“真土擒真鉛,真鉛製真汞。鉛汞歸真土,身心寂不動。虛無發下雪,寂靜發黃芽。玉爐火溫溫,鼎上飛紫霞。”

江一真道:“其間文武若何?”

太淵道:“真土者,身中之土也。鉛汞者,身中之水火也。以土克水,則鉛可擒矣。以水克火,則汞可制矣。蓋綠身心俱合,寂然不動,而後土、水、木三者可以混融為一,此乃是探藥物歸爐鼎之內也。”

“白雪須要虛空而生,以其無中生有。黃芽須待火養而生,以其火能生土。正如天地之間,當子母之月,陽氣未萌,是物泯於無也,則白雪自天而下。乃寅卯之月,陽氣漸盛,是靜中有動也,則黃芽自地而出矣。白雪、黃芽既見發生,則玉爐之火但要溫養,自然鼎上紫霞騰空而飛。若火太武,則衝散矣。”

方道明和林平之在這種場合完全插不上話,兩人的知識儲備讓他們只能是聽講的份。

江一真道:“華池蓮花開,神水金波靜。夜深月正明,天地一輪鏡。何解?”

太淵道:“華者,花也,花猶火也。神者,心也,心屬火也。金丹之要,在乎神水、華池,即是水火既濟之理。水中有波,瑩然潔靜,則火裹生蓮,自然開花矣。若到夜半子時,一陽初動,其月正明,透體金光照見天地之間,如一輪之明鏡。”

江一真道:“硃砂煉陽氣,水銀烹金精。金精與陽氣,硃砂而水銀。日魂玉兔脂,月魄金烏髓。攘來歸鼎中,化作一泓水。其於大道,可得聞乎?”

太淵道:“陽氣者,身中一點真陽之氣。金精者,心中一點真陰之精。以陽火煉之,則如硃砂。以陰符養之,則如水銀。硃砂、水銀,乃外物也。”

“魂主木,木能生火,故神者,魂藏之。魄主金,金能生水,故精者,魄藏之。苟能吸風以養神,吸氣以養精,精神混合調和於鼎內,則為一泓水。”

江一真道:“吾聞有一竅,此竅非凡物,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可得聞乎?”

太淵道:“此乃玄牝之竅,非凡間物。未有此身,先有此竅。不在上,不在下,不在中間,所謂先天一竅是也。方其生身之物,乾父之精,坤母之血,相共合成。乃神氣之穴,而藏水火之精。”

江一真道:“震兌非東西,坎離不南北。斗柄運周天,要人會攢簇。吾觀平之身據造化之音,獨得隱乎?”

太淵道:“震、兌、坎、離,非凡間之東、西、南、北,乃天地之卦氣也。正如斗柄之指月建,一日一周天。身中之起火,頃刻一周天。若不能攢簇五行,則何以同斗柄之運轉。”

“震為青龍,來從東海。兌為白虎,起向西山。若使龍吟雲起而下條,虎嘯風生而上升,二獸相逢戰於黃屋之前,則風雲慶會,自混合為一塊髓矣。”

幾人皆若有所思,尤其江一真和方道明想到林平之的造化之音,想必對人體五行造詣頗深。

於是方道明問道:“那師兄,所謂五藏之氣而道金、木、水、火、土。所謂五行之位而道東、南、西、北、中。若此在人如何?願聞其說。”

太淵道:“惟人也頭圓足方,有天地之象,陰陽升降,又有天地之機。而腎為水,心為火,肝為木,肺為金,脾為土。五行相生亦相剋,五行歸原,一氣接引。”

“一氣者,昔父與母交,即以精血造化成形。其陽止在起首始生之處,一點元陽而在二腎。元陽升舉而升真水,真水造化而生真氣,真氣造化而生陽神。”

…………

時光悄然流逝,仿若指尖沙礫。

論道的時光匆匆,又到了離別之際。

江一真和方道明站在止止庵的門前,目送太淵與林平之。

太淵拱手一禮,神色淡然卻帶著幾分莊重:“萬物有榮枯,大數有終始。諸天氣蕩蕩,我道日興隆。貧道預祝師叔、師弟,順遂安康,道運綿長,告辭。”

林平之站在太淵身後,學著師父的樣子,雙手抱拳,恭敬說道:“告辭。”

江一真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感慨,輕聲說道:“保重。”

方道明做個道禮:“道途漫漫,一路順風。”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