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諸天的道士

第33章 功夫漸深,太淵出關

在止止庵的一處幽靜庭院裡,林平之在江一真與方道明專注的目光下,全神貫注地練習著“虎豹雷音”內壯法。

只見他身姿沉穩,呼吸間,低沉的嗡嗡聲從他體內傳出,仿若暴雨前夕那沉悶的雷鳴,又似被壓制在深淵底部、即將噴薄而出的咆哮,聲聲入耳。

江一真與方道明皆是修行路上的行家,眼力超凡,一眼便能看穿許多門道。

方道明看著林平之,眼中滿是驚愕,忍不住轉頭看向江一真,問道:“師父,平之這情形,莫不是在洗髓換血?”

按輩分,方道明應是林平之的師叔,但兩人年紀相仿,因此這段時間相處起來更像是朋友。

方道明年幼時曾乞討為生,嚐盡人間冷暖,修道後心性超然,帶著幾分靜看蒼生的悠然和慵懶;而林平之雖自小錦衣玉食,卻因家族變故,心志變得堅毅果敢。

兩人性格雖有不同,卻意外地十分投緣。

江一真輕撫長鬚,目光始終未離開林平之的動作。他沉思片刻,緩緩搖頭道:“非也!雖然平之體內的確發出了‘造化之音’,但觀其火候,還未到洗髓階段,應當是在壯腑導順的地步。”

方道明聞言,眉頭微皺,不解地問道:“那他怎麼會提前修行出這‘造化之音’呢?這可不是尋常人能輕易觸及的境界。”

江一真目光深邃,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這應當是太淵的手段!這孩子如今的能為,當真是得了道了呀。”

他的話語中既有嚮往,也有羨慕,更夾雜著一絲遺憾。

畢竟,他修道多年,卻始終未能踏入內景之境,而太淵年紀輕輕便已成就非凡,怎能不讓他心生感慨?

方道明聽出師父語氣中的複雜情緒,當下挺直腰板,語氣堅定而自信:“師父放心,弟子定當奮勇向前,絕不會讓太淵師兄專美於先。”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令人信服。

江一真聞言,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

他拍了拍方道明的肩膀,語氣溫和:“你的天賦雖比你太淵師兄稍稍遜色,但也是人間美質。只要你多向太淵師兄請教,勤修不輟,假以時日,為師相信你也能窺探那內景之妙。”

突然,不遠旁傳來一聲嘯聲。

“喝——!”

師徒兩循聲望去,卻見林平之胸腔鼓脹,雙掌抬到額前,緩緩下壓。

一條肉眼可見的白氣被林平之吹出三尺之遠,白氣凝練,帶動周遭的氣流翻滾,發出奇特的咆哮聲。

方道明眼尖,那股白氣之中還帶著點絲絲灰質,方道明知道,那是林平之體內的濁氣被排除。

濁氣一出,清氣升騰,強筋壯骨,內臟清潔,百病不生。

方道明不由得露出欽羨之色,心下更是對太淵佩服不已。

同時腦海中閃過《丹經》中的真意:七返九還、金液大丹者,七乃火數,九乃金數。以火鍊金,返本還元,謂之金丹也。

以身心分上下兩弦,以神氣別冬夏二至,以形神契坎離二卦。以東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土,是為攢簇五行。

以含眼光,凝耳韻,調鼻息,緘舌氣,是為和合四象。以眼不視而魂在肝,耳不聽而精在腎,舌不聲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動而意在脾,故名道五氣朝元。

這不正是對應林平之此時的修行狀態嘛。

方道明這邊想著,林平之那邊已經收功垂手而立了。

只是並沒有立馬動作。

而是靜靜地站在原地感悟剛才的奧妙,和此前的細微差別。

《論語》裡說道:“吾日三省吾身!”

這道理林平之以前就知道,卻從來沒有運用到自己身上。

而在紫陽書院那一段時間,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覺中,林平之就自行的貫徹起書中的道理。

現在,每次練完功,他都會把此次的體悟和上次進行對比,讓自己不至於盲目。

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外如是。

…………

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極於九。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