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諸天的道士

第303章 無形無象,多羅葉指×時珍巧思,玉泉消渴

李時珍立了志,便如心中有了根。

紮根於千書萬卷,汲取營養。

他一邊學習各種古方和醫藥知識,一邊用於實踐。

因為他很認可一句話,叫做“實踐出真知”。

三年後,李時珍離開了【黑白學宮】,之後在林平之的操作下,進了軍隊當了一軍醫。

軍中漢子訓練時,總會留下各種筋骨肌肉傷勢;李時珍有足夠的案例來實踐自己的所學。

很快,他在外傷的造詣直追一些老名醫。

之後,離開軍隊,行走天下,成為一名遊醫,這讓他又見識到了眾多的疑難雜症。

當然,作為太淵的徒弟,他也學習過內功吐納之法,調理身體。

因為他發現,內家真氣對各種病例,有時能起到奇效。

李時珍臨證,推崇張元素,重辨病證,立法嚴謹,用藥得當。治療時,或化裁古方,或自組新方,或用民間單驗方,多有良效。

而且,他並不一味地推崇古人,批判繼承和調查研究是李時珍研究的重要方法。

“今人未必不如古人!”

這是師父太淵時常教導他的話語。

他研究每味藥,總是先參考諸家本草,考核諸家異同,然後用自己觀察試驗結果,加以參證。

甚至,他偶爾把自己醫家的一些想法,結合內家真氣功夫,試用在自己身上。

或是藥理,或是人體五臟六腑系統變化,或是嘗試改變真氣在經脈中的流向,或是停滯,或是刺激穴竅……

其中好幾次,李時珍差點就把自身體己折騰完了。

…………

玉泉山,玉泉寺。

佛教天台宗祖庭之一,自唐以來,玉泉寺教、律、密、禪、淨兼修,諸宗競秀,各派流光,高僧輩出。

寺裡面有一位僧人,皇室敕封玉泉寺“監院僧官”,法號“懷玉”,二十五六年紀,眉目清朗如雨後青山,常著半舊灰白僧衣,腕間一串沉香佛珠。

這日天降滂沱大雨,李時珍遊醫至此,恰逢避雨入寺。

剛繞過影壁,便聽見廊下傳來錚錚琴音。那曲調初時低迴婉轉,繼而變得清越激昂,竟是《廣陵散》。

他駐足細聽,只見懷玉正臨窗撫琴。

指尖在琴絃上流轉,神情淡然,彷彿與這古曲、這雨景融為了一體。

懷玉輕笑:“檀越身上有血竭、當歸之氣——是醫者吧?”

李時珍拱手回禮,目光中帶著幾分驚歎:“在下李時珍,見過法師。方才聽聞琴音,竟是《廣陵散》,法師好技藝。”

懷玉當然聽過李時珍的名字,當下邀請對方入寺,安排在南廂房居住。

李時珍白日裡去鎮上醫院坐診,傍晚回玉泉寺休憩,和懷玉也逐漸熟悉。

他發現這位年輕僧官當真是個妙人。

雖為僧官,卻不忌酒肉,偶爾會在月下獨酌。講經時總能引些市井笑話,把深奧佛理說得淺顯有趣。

好烹茶,自創“松針混梅子“的古怪茶方,聲稱“酸苦才是人生真味“,烹茶時只用玉泉寺外的那眼泉水。

這日雨過天晴,兩人同至泉邊。懷玉望著澄澈的泉水,談興起來。

“東壁兄可知這‘玉泉’的來歷?”

李時珍搖搖頭,懷玉於是娓娓道來。

“傳說這玉泉山啊,古時山枯水涸,百姓苦於乾旱。山中有一破敗古寺,僅剩老僧普淨獨守。某年大旱,田地龜裂,餓殍遍野,普淨禪師日夜誦經祈雨,卻無回應。”

“某夜,普淨大師忽夢一白衣女子泣拜,自稱是玉泉龍王之女,因父王被惡蛟囚禁,泉脈斷絕。龍女懇求:“若得高僧相助,願以玉泉永報!”言畢化作白蛇遁入地縫。普淨大師驚醒,見禪房地面竟有一道溼痕,蜿蜒如蛇行。”

“次日,普淨循溼痕至山後荒洞,聞洞中傳來龍吟哀嚎。他趺坐洞口,誦《金剛經》七日七夜。第七日,洞內黑氣翻湧,惡蛟現形,怒斥:“凡僧安敢擾我!”普淨擲出佛珠,珠化金光鎖鏈困住惡蛟。”

“突然,地動山搖,一條蒼龍破巖而出——正是玉泉龍王!龍王頷首謝道:“蒙師相救,當以靈泉相報!”龍爪劃地,霎時清泉噴湧,水流竟泛碧玉之色,所過處草木重生。龍王與普淨大師立約:“此泉與寺同壽,僧眾持戒一日,泉水不涸一日。””

李時珍聽的入神,非常配合的露出驚歎,“原來這玉泉有如此神異來歷。”

懷玉手裡拿著一把蕉葉扇,指著泉水道:“神異不止於此,這泉水還有個脾氣——若遇心誠之人,水面會浮起蓮花狀水紋。“

“不信的話,東壁兄請看。”

李時珍轉首望去,眼睛瞪大。

這次是真的驚到。

起初,水面只泛起一圈極淡的漣漪,如蜻蜓點水般輕淺。

可轉瞬間,那漣漪便以不可思議的軌跡擴散開來——不是尋常的圓形波紋,而是層層疊疊向內收攏,邊緣處的水珠彷彿被無形之力牽引,竟逆勢向上凸起,在水面中央凝結成一朵花。

花瓣層層疊疊,紋路清晰,栩栩如生,正是一朵曼陀羅!

再細看時,那曼陀羅圖案已隨著又一波漣漪緩緩散去,泉面恢復了尋常模樣。

“曼陀羅?!”李時珍先是驚呼,隨即凝神細想,又緩緩搖頭,“不對,是【多羅葉指】。”

他看向懷玉,眼中滿是敬佩,“懷玉法師的指力竟快練到無形無象的境界了,時珍佩服。”

【多羅葉指】,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指風如葉,輕靈飄逸,能隔空點穴,亦能拈花傷人。

尋常僧人苦修數十年也未必能得其精髓。李時珍個人感覺,便是少林寺那些方字輩的高僧,怕是也未必有這般造詣。

懷玉哈哈一笑,將蕉葉扇往肩上一搭,“哈哈,東壁兄過獎了。只是晨起時,習慣了以指風敲鐘,省了鍾杵的力氣而已。”

…………

這日。

李時珍照常在醫院坐診。

“李大夫,李大夫,快救救我兒吧!”

門外便傳來一陣急促的呼喊。

接著,便看到兩個夥計攙扶著一位藍衣華服公子進來,這位藍衣華服公子看面容年少,可是這身量不小,估計得有二百斤重。

走一步晃三晃,全靠夥計架著胳膊才勉強站穩,額頭沁著一層虛汗,臉色發白,呼吸也帶著些喘息,一看便知毛病不小。

經過詢問,知道了藍衣華服公子名叫仰楊坤,鎮上一位富商之子。

李時珍讓其躺在病床上為其號脈,身後楊母看著楊坤痛苦模樣,眼中含淚。

“兒啊,別擔心,這位是名醫李時珍李大夫。”

“李大夫,是不是我兒最近讀書太辛苦了,把身體累壞了?”

李時珍為楊坤號脈的手指微微一頓,眼角幾不可察地抽了抽——他已然摸出了病因,哪是什麼讀書累的。

“呃,這個嘛……”

讀書太辛苦?

累壞身子?

楊母泫然欲泣,道:“兒啊,咱們楊家就你一個獨苗,要是身子累垮了,可如何是好啊?”

李時珍輕咳兩聲,“楊公子近來可是經常感到疲憊,心煩意亂,口乾舌燥?”

楊坤腦門還在冒虛汗,“對,對。”

李時珍繼續道:“是不是飲水多,卻不能緩解口渴之症?而且小便頻繁?”

楊坤正喘著氣,聞言連連點頭,“對,對,尤其是這口乾,喝多少水都不管用。”

楊坤答得急切,顯然被說中了癥結,看向李時珍的眼神裡多了幾分信服。

果然是名醫,一下子就看出了自己的病。

楊母也連忙補充:“李大夫,還有件怪事!我兒以前兩碗飯就飽了,這陣子每頓吃四碗都喊餓。我想著他許是讀書費神,就讓下人多燉了補品伺候,可身子反倒越來越虛,這到底是怎麼了?”

什麼?!

還多燉補品??

李時珍哭笑不得,道:“夫人,楊公子這是得了消渴病。”

“消渴病!”楊母一驚,神色怔住,“……消渴病是什麼?”

李時珍道:“這病是因為楊公子平日裡飲食不節,嗜食肥膩之品,甜甘之物,恣意飲用醇酒,經年累月造成的。”

楊母恍然,憂道:“嗯,我兒平時就喜歡吃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