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諸天的道士

第303章 無形無象,多羅葉指×時珍巧思,玉泉消渴

李時珍道:“進食量大,但日漸消瘦,口乾舌燥,心煩意亂,尿多而甜,這些都是消渴病的症狀。”

楊坤母子兩連連點頭,徹底信服李時珍的醫術。

楊母哀求道:“李大夫,求你一定要治好我的兒子,我們楊家就這一根獨苗,不管要什麼名貴藥材,多少錢,我們都出。”

李時珍讓人拿來紙筆。

刷刷落筆,頃刻便好,遞給楊母。

楊母一看,頓時愣住。

“十里之外一眼泉,勝過名醫賽神仙。”

“李大夫,這是……?”

楊母看不懂了。

她兒子這麼難受,不是應該用名貴藥材才可以嘛。

怎麼不給開藥方,反倒寫起詩來了?

李時珍道:“對,每日步行去拜飲,保你身安體康健。”

楊母不解,問道:“李大夫這是何意啊?”

李時珍走到藥櫃旁,抽出一盒,拿出一小藥瓶,遞給楊母。

“城外十里有座玉泉山,山上有座玉泉寺,寺旁有一口神泉,請楊公子每日步行十里路,到神泉旁先拜上三拜,然後再用泉水飲下我這藥丸即可。”

“什麼?每日走十里路?”楊母臉都白了,心疼地看向病床上的兒子,“我兒身子這麼虛,哪禁得住這般折騰啊?”

李時珍神情一肅,語氣鄭重道:“記住,此法最重心誠。不得讓他人給楊公子打水回來喝,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否則……”

楊母憂心問:“否則會如何?”

李時珍正色道:“否則必定會病入膏肓,到了那時,縱然是神仙下凡,也是無濟於事。切記切記。”

楊母抱著小藥瓶,看看兒子蒼白的臉,又想想李時珍的話,咬了咬牙,眼神漸漸堅定起來。

兒啊,你作為楊家的獨苗,一定不能出事。

送走楊家母子,李時珍站在門口望了望他們離去的方向,轉身對著牆角打了個手勢。

陰影裡立刻走出一名黑衣男子,身形挺拔,眼神銳利,正是林平之派來保護他的黑旗衛。

“去跟著楊公子,不必干涉,只需看他是否遵醫囑行事即可。”李時珍吩咐道。

黑衣男子微微頷首,身形一晃,三兩步便消失在街角,身手之敏捷,絕非尋常江湖人可比。

這黑旗衛共有二十人,乃是大師兄林平之為了照顧他遊醫天下,特意從麾下抽調的精銳,一路暗中護持,從未出過差池。

李時珍回到案前,拿起楊坤的脈案,在“病因”一欄添了句“過食肥甘,疏於勞作”,又在“治法”後補了“運動以消膏脂,泉水以清燥熱”。

…………

玉泉寺。

懷玉聽李時珍講述這件病理之事,頗感好奇。

“東壁兄,這是什麼道理?”

對於李時珍對楊坤母子說的“那眼泉水是神泉”之類,懷玉是半分不信。

自家門口的泉水,他還能不清楚麼。

李時珍神秘一笑,抱起藥簍往外走:“懷玉師父莫急,旬月之後自有分曉。走,陪我去後山轉轉。”

“去後山做什麼?”懷玉挑眉,見他往藥簍裡塞小鏟子,頓時明白了,“東壁兄,貧僧可不是藥童。”

話裡帶著幾分抱怨,身子卻很誠實地接過藥簍背在肩上,動作嫻熟。

李時珍擺擺手道:“哎呀,誰叫懷玉師父你武功高呢,有你相助,採藥事半功倍啊。”

後山草木蔥蘢,晨露未晞。

懷玉指風輕掃,泥土如浪分湧,露出完整藥根。

“好!”李時珍看得眼睛一亮,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將茯苓完整取出,大讚道,“這招‘落葉歸根手’真是妙!用來挖茯苓,能省我半天功夫!”

懷玉雙手合十,無奈道:“阿彌陀佛,貧僧這是【多羅葉指】,不是藥鋤。”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李時珍隨口引了句經文,一邊清理茯苓上的泥土一邊道,“你看你,著相了不是?能用指風敲鐘,自然能用指風挖藥,殊途同歸嘛。”

懷玉被他堵得沒話說,轉而瞥見旁邊一株帶刺的灌木,指風輕切,一段根莖應聲而落。

李時珍接住那段根莖,湊到鼻尖嗅了嗅:“性溫味苦,能治關節痛。對了,你剛才那招【分花拂柳】,動作這般輕巧,用來給藥材削皮肯定利落,要不要試試?”

懷玉眼皮一翻:“……”

…………

那名被李時珍派去盯梢楊坤的黑衣衛,每日都會來彙報。

第一日。

黑衣人彙報道:“李公子,楊坤今日由書童陪著出門。才走了三里地,就歇了十二回……一路上罵罵咧咧,說要是您的藥治不好他,定要找您算賬。直到黃昏時分,才磨磨蹭蹭達到目的地。”

第二日。

“……楊坤出門比昨日晚了一個時辰,但是達到時間少了半個時辰……楊坤對書童說“走完十里路,沒有昨天那麼難受了”……”

李時珍點點頭。

“看來,這楊坤還是能堅持的。”

李時珍眼中閃過一絲笑意。他最清楚,像楊坤這般養尊處優的富家公子,第二日才是真正的考驗。無論是自願還是被母親逼著,能拖著痠痛的身子出門,便已是進步。

第三日,第四日……

黑衣人的彙報日漸輕鬆。

“楊坤今日只歇了五回…”

“他說腳不那麼疼了…”

“今日竟比書童走得還快些…”

“……”

一晃旬月過去。

這日清晨,醫館剛開門,楊坤便提著禮盒走了進來。

只見他身形明顯清減了不少,至少輕了數十斤,臉上的虛胖褪去,眼神也亮了許多,走起路來穩健有力,再無往日的蹣跚之態,竟是健步如飛。

“李大夫!大恩不言謝!”楊坤一進門就作揖,臉上滿是感激,“若非您的妙方,我怕是還在病榻上煎熬呢!”

他掏出小藥瓶子,好奇問道:“不知李大夫給我開的是什麼藥?竟有如此神效!”

李時珍道:“這是我根據一篇古方改進的藥丸,主要成分是葛根、天花粉、麥冬、生地、五味子、甘草和糯米,具有養陰生津,止渴除煩,益氣和中的功效。”

“那為何非要讓我每日步行十里去喝山泉水?”楊坤摸著後腦勺,想起那些日子的奔波,仍是一陣唏噓,“這段時日,可把我累壞了。”

“你平日缺乏運動,痰溼鬱積體內,光靠藥物難以根除。”李時珍哈哈一笑,“這藥需配合運動,才能將體內濁氣散出去,這才是治療消渴病的關鍵啊。”

楊坤不是蠢人,恍然大悟,再次拜謝,“原來如此,李大夫真是用心良苦啊。”

然後兩人同時笑了起來。

傍晚回到玉泉寺,李時珍把這段趣事說給懷玉聽。

懷玉正坐在廊下煮茶,聞言笑道:“都說這泉眼通龍宮,依貧僧看,倒是還通人心。若非那十里路磨去了浮躁,再好的藥也難見效。”

“你這和尚,就慣會打趣人。”李時珍在他對面坐下,拿起一杯剛沏好的“松針梅子茶”,抿了一口,酸中帶甘的滋味在舌尖散開。

懷玉放下茶盞,忽然笑道:“東壁兄,你治百病,可能治貧僧的‘無聊’之症?”

李時珍從藥箱裡掏出一根銀針,作勢要扎,“來,扎個合谷穴,保你疼得有趣。“

懷玉連忙擺手,作投降狀,引得兩人都笑了起來。

“對了,東壁兄,”懷玉忽然想起一事,“你這治療消渴病的藥丸,可有名字?”

李時珍望著窗外那眼見證了這一切的泉水,笑道:“有了,就叫【玉泉丸】。”

“玉泉丸,玉泉丸……”懷玉低聲重複著。

指尖捻動著沉香佛珠,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