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諸天的道士

第299章 黑白學宮?是知其白,守其黑?還是知其黑,守其白?

太淵道:“守黑守白,皆是動靜相宜,陰陽互根,本是一體兩面,何必設個框架定死呢?”

陽光灑在“黑白學宮”四個大字上,折射出明暗交錯的光影,一如這正在悄然變革的天下。

…………

朝野上下曾揣測,太淵執掌【黑白學宮】後,定會如昔日金門羽客般,打壓文臣、抬高武者,甚至獨尊道門,貶抑佛門。

可這位國師的所作所為,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太淵並未一味拔高武人地位,反而立下鐵規:凡入【黑白學宮】者,必先熟讀經史子集,不求融會貫通能成一家之言,卻必須具備紮實的文化底蘊。

而且除了基本的武學典籍和各家經典外,太淵還請朱佑樘下旨,邀請諸子百家皆可派人來【黑白學宮】任教。

當然,需要經過測試。

特別的“醫家”、“墨家”和“農家”。

【農家】的人才,可以研究如何使各種糧食產量更高,或是培育蘊含更多營養的食物。

【墨家】的機關術雖難與火器時代抗衡,但是他們的鑽研精神可以讓他們去深究那些被傳統文人看不上的技術,這些技術在後世稱之為理工科。

至於【醫家】的人才,太淵是最看重的。

所謂醫武不分家、道醫不分家,無論怎麼說,【醫家】的人專門研究人體,肯定能得到很多的人體奧秘。

就算是太淵自己,測量開闢諸多穴竅,也不敢說自己對人體是完全瞭解。

再不濟,【醫家】的人也可以研究出各種醫術藥方,攻克各種疑難雜症等等,讓大明百姓更加健康,從而才能有良好的修行體魄。

便是佛門,太淵也未曾排斥。

他親邀佛門八宗的大德高僧入駐學宮,與道家高人、儒家宿儒共同任職任教。

如此相容幷蓄之態,讓【黑白學宮】儼然成了後世“中科院”的雛形,只是多了武功道功這般超凡存在。

學制五年,由於學習的東西太多,太淵自然是搞了類似分院的制度。

至於學成的人,大都是加入了大明帝國這座大船,畢竟朱佑樘每年都會來露一次面,他們也勉強算是天子門生了。

學成文武藝,賣於帝王家。

在這個時代,自然是大都數人選擇了一報皇恩。

當然,也有被學院導師看上,留下助教的,也有選擇做個遊俠,不過,這種遊俠是已經在朝廷掛了名的,不想以往那般,朝廷和江湖完全的分離。

有的既不想成為遊俠,又不想進入軍中,就會選擇幹“捕快”一職。

原本的捕快在大明屬於賤業,並嚴格規定他們的後代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以免有辱斯文。

即便他們脫離捕快行業,其子孫也必須在三代以後方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

但是朱佑樘既然改革了軍戶制度,再順便改革一下奴隸賤籍制度也不是多大問題;也不是沒有人反對,但是朱佑樘來一句“朕聞大同社會,人人如龍”什麼的,既讓那些腐儒閉上了嘴。

如今,朱佑樘的的皇權已經逼近永樂帝,足以一言九鼎。

又過了七個月,朱佑樘命林平之在此點兵,趁著韃靼還在舔舐傷口,一舉攻入草原內部,覆滅有生兵力。

但是朱佑樘終究不是太祖皇帝,做不了滅族之事。

最後,和瓦剌人一樣,貶為大明的奴籍,並宣告只有表現良好、真心融入大明的,才可以讓他們的後代脫離奴籍。

這也算是給他們一個希望。

自從把草原也納入大明版圖後,天下間對朱佑樘的稱賀聲就一直不斷,什麼聖君聖天子等等,而大明也得到了一大片牧場。

接下來的往北方移民問題,太淵就沒再關注了,朝廷的那些股肱之臣完全有能力做好這些事情。

如果說之前的五年還在打基礎,那些第二個五年,整個大明就像是乘上了飛快的馬車,幾乎是一天一個變化。

老百姓是親身經歷者,一年年的變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他們都看在眼裡。

最直觀的衣食住行,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以及人身的安全方面。

他們不用擔心突然會有邪道賊人,做那殺人放火、堅淫擄掠之事,因為會有神捕司的人專門在各個縣城鎮守。

而【黑白學宮】的下屬學院,也在朝廷的支援下逐漸在各個府城開設。

這個時代,大多數人們對於知識的渴求十分強烈。

一看讀書人在這個年月的地位多高,便能明白。

更不用說【黑白學宮】的教導的東西包羅永珍,使得那些人沉迷不已。

這遠遠不是後世那個浮躁的時代,認為知識廉價,不如趁早養家賺錢的思想可比。

如果說第一個五年,最大的成果就是太淵讓整個天下的人意識到“強身”的重要性,這是以韃靼的覆滅展示出來的。

那麼第二個五年,就是武術道功真正如飛般發展的時候。

以武修身,以文養心。

漸漸地,整個社會的風氣都變得朝陽蓬勃,富有生機。

當然,這也帶了一些其他影響。

比如武林中的一些小門小派,在這種滾滾潮流之下,沒有跟上發展,最後泯然於眾人。

又比如丐幫的人數在這幾年急速銳減,但是卻沒有人認為丐幫是沒落了,因為當今幫主蘇均正好在【黑白學宮】任職任教。

受過他指導的學子不知凡幾。

第十二年,朱佑樘退位了,傳位於朱厚照,自己潛心跟著太淵修道。

如今,太淵已經六十二歲了,可依舊少年模樣。

所有認識太淵的人,皆驚歎於修為。

而朱佑樘論年紀比太淵還要小四五歲,就算是有御醫日常調理,可兩人從外貌上看,宛若隔代人。

至於朱厚照,少年時還有些叛逆,但現在已經三十出頭的他,早就協助朱佑樘處理國事多年,已經養成一副沉穩性子。

原本的歷史軌跡中,朱厚照在朱佑樘死後表現的是十分的叛逆。

據太淵推測,朱佑樘在這一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眾所周知,一個人無論身份高貴低賤,幼年時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是塑造一個人健全三觀的時期。

而朱佑樘出身比較苦,吃百家飯長大,所以估計從小他就將自己的期望全部都壓在了朱厚照的身上,從來沒有想過朱厚照對於這些東西能不能承受的住。

而且朱佑樘英年早逝,留下朱厚照十幾歲就登上了皇位,導致無人約束教導。

而現在的朱厚照自小被朱佑樘嚴格要求,時常耳提面命,行事也就沒那麼荒唐了。

而江湖上亦是精彩不斷。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