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諸天的道士

第300章 少年提劍倚斜橋,銀鞍白馬過柳腰

正是這幾人的存在,才推動了儒家的大部分學子的素質朝著先秦時期看齊。

要知道春秋戰國時期的儒生,那是講究“君子六藝”。

“六藝”是什麼?

那是包括禮、樂、射、御、書、數的。

也就是說,騎馬、駕車、射箭那是基本技能。

比如至聖先師孔夫子,據記載就是“文功武備”之人,否則何以在戰亂年代,帶著一眾弟子周遊列國而安然無恙?

…………

朱洵乃是朱子後人,與太淵早有淵源。

當年太淵曾在紫陽書院小住半年,與朱洵時常徹夜長談,論道論儒,相談甚歡。

太淵更曾因研讀《朱子手札》,對道法感悟大有精進,兩人因此結下深厚情誼,常年書信往來。

太淵離去時,曾留下一套草創的【聖王劍法】,此劍法融儒家“內聖外王”之道於其中,講究“道法自然,唯禮匡之”,當時僅成兩式——【滄浪之水】和【燎原之火】。

但是經過朱洵多年的研習儒學,在歸去之前,他終於補上了三式:【枯榮之木】、【成城斷金】和【皇天后土】。

如今這門【聖王劍法】收藏在【黑白學宮】,凡是儒家弟子皆可修習,也算是了了朱洵老先生的願。

而景冬院長當年便能自己領悟“浩然氣”,在太淵為其帶來【養吾劍法】的時候,就像是金風玉露一相逢,發揮了難以想象的作用。

他以“浩然氣”為基礎,為儒生們創了許多養氣強身之法。

最妙的是,這些功夫可與攻讀經典相輔相成——儒生朗讀聖賢書時,心神專注,便可潛移默化地滋養真氣。

只是這等功夫,進境快慢全看個人思想境界。

若只是死記硬背、毫無心得,便難有寸進。唯有真正領悟典籍精義,心懷天下者,方能借文養氣,事半功倍。

當然,太淵在其中也出了不少力,因為這畢竟涉及到心神上的功夫。

而真正為儒家武學撐起一片天的,當屬“陽明先生”王守仁。

他自創“心學”一脈,提出“知行合一”之論時,竟如高僧頓悟、立地成佛般,武學境界也隨之飆升。

王守仁早年本就懂些粗淺吐納術,接觸高深修行法門後,憑藉超凡的思想境界,短短五年便一路高歌猛進,直破先天之境,更完善了【明倫劍法】的前幾重境界——定、靜、安、斷、明。

每一重都與心靈脩養息息相關。

並且又在短短几年,直接趕超幾位老牌先天,論境界,也只有太淵還穩壓其一籌,其他人,最多也就是和他相媲美。

那修行速度,叫所有知情的人看的眼皮直抽抽。

感嘆有時候人與人的差距,簡直比人與狗的差距都大。

便是太淵,得知王守仁的進境時,也不禁靜立良久。

而王守仁根據自己的研究,更是獨創了屬於儒家的心法武學,傳道天下。

如今便是那些不認可心學理念的老儒,無論心中如何腹誹,見了他也得恭恭敬敬地稱一聲“陽明先生”。

…………

而朝廷方面也不是沒有後起之秀。

比如錦衣衛的一些年輕一輩。

離歌笑和應無求,二人皆是第一批【武學院】的學子,畢業時分列榜首與次席。

這些年武功精進神速,絲毫不遜於江湖上的老一輩掌門,加之精明幹練,屢立奇功,如今兩人已是錦衣衛指揮僉事。

正四品的官職,可謂是前途無量!

離歌笑是錦衣衛子弟,因為他自小就被一位老千戶所收養,在【武學院】時,他就表現出自己的過人之處。

他智慧超群,身手不凡,深藏不露,一腔正義血。

平日裡喜歡玩世不恭的笑著,有著特別的經歷,尤其喜歡喝酒。

常掛在嘴邊的便是“我離歌笑,一杯酒,一個朋友”。

因為在【武學院】平時是禁酒的,離歌笑就因為喝酒這事,沒少被罰。

但是他一邊領罰,一邊照舊。

應無求的出身則平凡得多,本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

他既沒有平定天下的雄心壯志,也沒有爭名奪利的奢求貪念。

他只想守著他的父母,好好盡孝,將來娶一個媳婦,生幾個孩子,然後安安穩穩的過完這輩子。

但這一切都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江湖廝殺給毀掉了。

他的父母明明什麼都沒做,只是剛好在周邊而已,就被其中一人當做貨物一般拋給了後方的敵人,只為達到一瞬間干擾視線的效果。

當時還小的他,還不知道這舉動的意義,還是後來進了學院後才明白的。

他永遠不會忘了那人的容貌和姓名——漠北雙雄。

也許是人家只顧著逃跑,顧不上瘦小的他,他僥倖活了下來。

他很悲憤、心裡想嘶喊,卻只有無聲的淚。他想報仇,卻又沒有力量。

之後,剛好碰到【武學院】第一次招生。

他決定拋棄之前種種,只為學的本事,為雙親報仇。

自此,他改名“應無求”,開始了日以繼夜地努力。

別人練習三個時辰,他就一定要比別人多練習一個時辰。

無論是學文,還是習武,他就想著: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

就這樣,他才能超過所有人,牢牢地排在離歌笑的後面。

只是,他如此這般,是在提前消耗自己的生命潛力,導致年紀輕輕的他,兩邊鬢髮都雪白了。

和離歌笑一起加入錦衣衛後,他冷漠執著,奉命行事,對惡人心如鐵石,下手狠辣。

一柄繡春刀氣焰逼人,無堅不摧,大殺四方,積攢了好大威名。

只是,相對於離歌笑來說,他的兇名更甚!

而讓應無求最遺憾的是,他的仇人——漠北雙雄,其中有一個已經死在江湖仇殺裡了,只有另一人被他手刃。

而錦衣衛裡面當然不止是他們兩人撐門面。

在朱佑樘同意國師太淵真人設立【武學院】後,錦衣衛的指揮使牟斌上書皇帝,也設立了一個“少年錦衣衛”的內部培訓機構。

這些年也出了些人才,最出名的冠以四靈之名: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其中青龍已經當上了錦衣衛的鎮撫使,另三人在他手下當差,也都是千戶了。

其他部分也有眾多高手,像是護龍山莊的朱無視,皇族中人,但是一身武功已經後天大成。

而其手下更是有四大密探,身份不為人所知,但個個都是一流境界中的好手,不弱於五嶽的掌門一級。

明面上行走的,是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等一百零八位好手,其中至少都是二流中的好手,有的還突破了一流之境。

可謂是人才濟濟!

至於軍隊裡的強者就更多了。

畢竟全國八十萬軍士的基數放在這裡。

粗粗統計,就算只有一成的人達到二流,那也是八九萬的人,而這八九萬的人裡面就算只有一分的機會成為一流武者,那也要近千人了。

這是何等恐怖的數字!

而最近有個訊息,已經十幾年沒收徒的國師——太淵真人,要收徒了。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