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
桃花村,稻田裡。
八度鎮鎮主徐斌,在村長李東的陪同下,視察夏糧豐收情況。
放眼望去,田地一片金黃。
層層稻浪隨風湧動,陣陣稻香沁人心脾。
工人們駕駛一臺臺收割機,穿梭在金燦燦的稻田裡,將一簇簇水稻盡收其中。
隨後,收割機將顆粒爆滿、黃澄澄的稻穀,直接輸送至路邊的貨車上,很快便完成一畝稻田的收割任務。
剛剛收割完的稻田。
農戶們馬上將地裡殘留的稻穗撿乾淨。
接著,他們把水引進農田,派拖拉機和旋耕機來耕作翻土。
農田耕作完之後。
插秧機進入農田,將育苗工廠提前育好的晚稻秧苗,種進農田。
隨後,他們再將先前捕撈上來的河蟹,再放回稻田養殖。
一整套流程有條不紊,效率極高。
通常來說。
早稻收割和晚稻播種,是分開的。
但桃花村對土地資源,已經利用到極致,不允許出現任何土地“空窗期”。
李東開口道:“徐鎮主,今年雨水充沛,沒有自然災害。
我村5000畝早稻,稻穗飽滿緊實,產量很高。
桃花村糧食合作社的員工,會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儘快顆粒歸倉。”
“很好!”
徐斌先是點點頭,隨後問道:“今年你們村的水稻畝產量是多少?”
“平均畝產是620公斤!”
李東如實說道。
聽到這個數字。
徐斌非常滿意。
他記得去年梧江地區,平均水稻畝產量是584公斤/畝。
而桃花村,用科技賦農,用上了各種各樣的高科技,產量高一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李東拿出一臺計算器,邊算邊說:“徐鎮主,咱們村有5000畝水稻,按照畝產620公斤來計算,全村早稻總產量是310萬公斤,摺合620萬斤。
按照稻穀70%的出米率來計算。
620萬斤稻穀,能產出434萬斤的大米。
市場上1斤大米,售價1塊錢。
也就是說。
這次桃花村種植早稻,總計創造434萬元的經濟價值。
當然,這是以收購價來算。
如果我們把桃花大米,當成一個品牌來營銷,那經濟價值會翻好幾倍。”
說到這裡。
李東讓人遞來一碗燒好的白米飯,示意徐斌用筷子品嚐。
徐斌接過米飯,嚐了幾口。
他讚歎道:“你們種植的桃花大米,晶瑩剔透,口感絕佳。
米飯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飯粒柔軟滑潤、富有彈性,冷卻後口感不硬,外觀與口味俱佳。
如果把桃花大米,好好包裝的話,肯定大有搞頭!”
李東笑著道:“我們種植的桃花大米,灌溉用水,全都取自旁邊的桃花漾。
肥料按照綠色食品的要求配方,精細化施用,確保品質,且不新增任何人工成分。
稻穀碾磨脫殼而來的新鮮大米,保留了更多皮層和胚芽,飽含著豐富的天然營養和濃郁的糧食香氣。
恰好村裡不缺錢。
我們不會低價出售桃花大米,而是慢慢銷售,好好經營這個品牌。”
聽到這話。
徐斌讚歎點頭。
桃花村種植5000畝早稻,能創造434萬元以上的經濟價值。
現在他們又在種植晚稻。
等晚稻收割。
桃花村又能創造434萬元以上的經濟價值。
稻田蟹成熟上市之後,還能給村裡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