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黃昏,高歡騎著一匹棗紅色的馬,身著硃紅色婚服,腰間紮了一條同色金絲蛛紋帶,黑髮束起以鑲碧鎏金冠固定,整個人丰神俊朗中透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攝人氣度。面色喜悅的走在迎親的路上,時不時還拱手向周圍頷首示意。
迎親的隊伍浩浩蕩蕩,兩排大紅燈籠開路,沿途一路吹吹打打,熱鬧非凡。
從婁家老宅一直到現今婁府,長長的官道上,都已經由婁家僮僕進行提前打掃,並用清水仔細沖洗了一遍。官道兩旁的樹上也都飄著無數條紅綢帶,這個卻是高歡按照後世的記憶佈置的,不得不說確實效果顯著,平添了幾分喜慶的氛圍。
婁昭君的一百九十二抬嫁妝,全部用紅綢包裹,從婁家一字排開,由僮僕抬著,槓箱開道,慢慢向婁家老宅送去。遠遠望著,十餘里官道盡被紅色染盡,竟是北朝幾十年來未曾見過的十里紅妝的場面。
道路兩旁,湧動的人群摩肩接踵,個個皆伸頭探腦去觀望這婁家三娘子的迎親盛事。不時從人群中傳來竊竊私語聲:
“你說這賀六渾怎麼恁的好時運!怎麼一個窮酸兵戶也能攀上婁家這個高枝呢,真是羨煞我也!”
說這話的是一個行止猥瑣,嘴上留了兩撇八字鬍的青年人,這人拿了一把摺扇,正扭頭面向身邊一個僮僕模樣的少年,滿臉惋惜問道。
少年聞言眼神中明顯透露出一絲鄙夷,但他遮掩的極好,青年人還沒注意到便一閃而過。之後少年禮貌答道:
“公子說的是!我看那新郎君相貌醜陋,怎麼能及的上公子萬一!那婁家三娘子想來是眼神不好!”
八字鬍聞言窒了一瞬,張了張嘴還是沒能說出什麼。
婁昭君端坐在經過婁府精心裝飾的馬車(晚唐五代花轎的原型“簷子”或者叫肩輿才流行開來。在此以前,無論官民結婚,都用馬拉車輦迎娶新娘)裡,走在十里紅妝的官道上。她頭上蓋著大紅紗織蓋頭、身著一襲樣式繁複的緋色褥裙,上衫顯然是以上等的絲綢製成,衣褶看起來質地柔軟而光澤。
嫁衣整體色彩鮮豔,在夕陽微光的照耀下如同輝光映照在湖面上,層層衣褶便是片片漣漪。上面用金絲細細的繡了一株活色生香的並蒂蓮,隨著婁昭君輕輕擺動竟像是有風吹過。並蒂蓮的正中心中鑲嵌著細小的寶石,遠遠看來,盡顯雍容華貴之感。
婁昭君肩上挎著一個精緻的棉袋,寓意新人未來子孫滿堂。腰間束著一條寬厚的錦帶,這條錦帶不僅勾勒出她曼妙的身姿,更增添了幾分華貴的氣質。
馬車裡的婁昭君面容嬌豔,她仍想著離家之前阿母的囑咐:
“昭君以後雖不用侍奉翁婆,但既為人婦便要好好操持後宅。以後若是遇到難處,隨時回婁家便是……”
隊伍緩緩前行,終於到達了高歡提前佈置好的婁家老宅。
老宅西南角,有一個用青色布幔搭蓋的臨時帳篷,說是帳篷,但其實佔地面積也不小,在院中倒像是一間大廂房了。這裡即為“青廬”,也就是待會兒要舉行儀式的地方。
“青廬”的搭建極為講究,四周用粗大的木杆支撐,頂部覆蓋著厚厚的青布。帳內佈置簡潔而不失喜氣,中央擺放著一張精緻的案几,上面陳列著象徵婚姻美滿的各色果品和酒水。帳內氛圍溫馨,四角懸掛著銅製的燈具,燈光柔和,將青廬內的每一處都帶進一種朦朧意境中。
婁昭君在門前停了一小會兒,隨後在喜娘月姝的攙扶下,踏上了青廬的入口處鋪著的一條特製氈席,緩緩步入青廬……
周圍,婁家親朋好友的祝福聲不絕於耳,侯景等幾位高歡的舊識更是連連怪叫,氣氛一時濃烈到極點。
青廬的地上早已鋪好了紅毯,婁昭君跨過專門放置於門前的馬鞍,目光隔著輕紗蓋頭與剛進來的高歡碰在一起,兩人都是心神一動。
接下來便是拜堂儀式,儀式的主持自然便是熱心的段長了,從高歡和婁昭君兩人開始納采起,段長就一直忙前忙後,算得上是他們這樁婚事的大功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