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退往江陵,我們又該如何呢?”徐庶緩緩問道。
相對而言,徐庶不喜歡這種到處遊蕩的日子,因為他是個孝子,家中老母的身體不好,受不住如此顛簸。
“聯孫抗曹。”諸葛亮再次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可以一試,不知哪位先生願意前往江東?”劉備點了點頭問道。
“主公,庶有一言。”徐庶突然站起來說道。
“元直有話但說無妨。”
“主公,江東孫權,雖據有地利,然其性多疑,江東內部亦有主和、主戰之爭。
此番前往,尋常人等,恐難說服孫權,所以庶推薦孔明前往,此乃其一。
其二則是吾等也要做好“聯孫”失敗的準備,以庶之見,現在還不能放棄荊州那邊,一旦劉荊州幡然醒悟或者身體大好,事情或許還有轉機。”徐庶拱手回道。
“善,既然如此,那元直就替備常駐襄陽,密切留意荊州局勢,若有變故,及時回報。
至於江東之事,就拜託孔明瞭。”
“亮定不辱使命。”諸葛亮拱手回道。
“都散了吧,咱們畢竟勢弱,此時所為也不過是盡人事而天命。”劉備擺了擺手,意興闌珊的說道。
出了劉府,徐庶剛要離開,卻被諸葛亮給攔住了。
“孔明啊,咱們改日再敘,家母今天身體不適,我得著急回去。”徐庶一臉焦急的說道。
諸葛亮微微頷首道:“元直莫急,亮只問你一句話,還請元直如實回答。”
“何事啊?”
“元直是不是有了投曹的打算?”諸葛亮低聲詢問道。
“孔明此話何意啊?”徐庶神色一怔,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元直啊,你騙得了別人,卻騙不了我,你明明知道,荊州局勢已無力迴天,卻還執意要留在襄陽,其中必有隱情。”
“孔明,此話休要再提了,我與你不同,在我心裡,家母比天下更重要,若孔明還認我徐元直為友,就莫要說破。”
看著徐庶一臉懇求的模樣,諸葛亮不禁輕嘆一聲道:“日後若亮與元直為敵,還請元直莫要手下留情。”
言罷,諸葛亮便抬手微微抱拳,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有理解,有惋惜,更有對未來的擔憂。
徐庶心中一緊,眼眶微微泛紅,他亦抱拳回禮道:“孔明,若真到了那一天,我定當避而不戰,絕不出一計一策來對付你和主公。
我心向漢,此志不渝,只是身不由己罷了。”
“哎,好自為之吧…”
此時,曹軒正在書房與上任不久的軍器監監正劉曄相對而坐,書房內燭火搖曳,案几上攤開著各類圖冊。
“聽說先生曾與江東魯肅為友,不知先生如何評價此人?”
“魯子敬之才勝過曄百倍。”
聽到這話,曹軒不禁微微一怔,因為這句話實在是太熟悉了。
三國時期,但凡夸人都喜歡用這句話。
“魯子敬有何特別之處麼?”曹軒繼續問道。
“早在建安五年,魯子敬便曾建議孫權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乘北方多事,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熟知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這便是大名鼎鼎的“榻上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