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風流

第417章 朕想問問,朕那個不成器的外甥,去了哪裡?

那邇娑婆寐被活剮了,真正的活剮,就在太極宮門前,被剮成了一片一片的碎肉。

此外,連帶著舉薦那邇娑婆寐的王玄策,也被下了大獄。

對於這個結果,柴令武表示很滿意,長孫,李承乾,李泰等人也表示很滿意。

李世民吃丹藥,控制自己身上的傷痛,他們可以接受。

但若是有人慾藉此事,騙到皇家頭上,那便是所有人都絕對不能容忍的事情。

至於這其中還有沒有其他的算計,其他的陰謀,那就和柴令武無關了。

因為此刻,他正忙著與孫思邈配一種能夠減緩李世民的傷痛,能讓他保持清醒,恢復一些精力的藥。

當然,說是配藥,其實主要就是試驗人參與田七這兩味藥材的用量。

眾所周知,人參與田七這兩種藥材,分別是補氣與補血的聖品。

但其實在大唐時期,唐人對於這兩種藥物的運用,並不算特別廣泛。

人參還好一些,民間多多少少還會用到,但田七這味中藥,對於絕大多數的大夫而言,就顯得很陌生。

至於原因,則是因為這味藥材的主要產區,在六詔境內。

是的,田七的主要產區,在六詔,也就是後世的雲南。

而中原地區大規模運用田七作為補血聖藥,則是要到明朝。

如今的大唐,不少大夫別說用藥了,許多人甚至連田七這味藥材都沒有聽過。

所以,這也是柴令武為何現在才開始配藥的原因。

田七這味藥材,太難得了,他光是派人去六詔境內尋找這味藥材,就花了一年半的時間。

相比田七,人參反倒更好找一些,大唐的遼東境內就能找到。

甚至他從遼東回來的時候,就帶回來了好幾顆上百年份的野山參。

但光有人參,他也不敢貿然給李世民用,怕把李世民給補死了。

李世民如今的情況,說白了就是氣血兩虧,衰敗的身體已經壓不住年輕時候未得根治的暗疾。

因此,想要給李世民用藥,就必須氣血一起補。

單獨用藥,只補氣或是隻補血,反而會起到反作用,讓李世民本就已經虛不受補的身體更加四面漏風,死得更快。

現在田七尋到了,柴令武便第一時間拉上孫思邈,開始研究起田七和人參究竟要怎樣搭配,才能控制住李世民身上的傷痛。

而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貞觀一朝,也來到了史書上記載的最後一年。

幸運的是,經過數次試驗,柴令武與孫思邈也總算試驗出了最適合李世民服用的藥量。

當然,主要還是孫思邈的功勞,柴令武就是個打醬油的。

既然已經有了結果,那接下來就是用李世民的身體來作為實戰的場所。

於是,柴令武果斷住進宮裡,當起了廚子,專門為李世民熬製藥膳。

藥膳的規格也很簡單,不論什麼菜,早餐必加田七,晚膳正常食用,臨睡時,再喝上一碗參湯。

而隨著兩味猛藥下去,效果也是立竿見影。

先是李世民的睡眠時間,從之前的六個時辰,減少到了四個時辰。

然後是他乾癟的四肢,也開始逐漸有了活力,最後則是精神頭,也日益亢奮起來。

而最直觀的,便是李世民喊疼的頻率,開始減緩了。

一個月後,李世民甚至已經能夠自主起身,站在御花園裡顫顫巍巍的打完一套強身健體的拳法。

眼見李世民的身體一天一天好起來,可把眾人激動壞了。

長孫和李承乾更是幾次三番尋到孫思邈,要給他塑身立廟,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就連柴令武也沾了孫思邈的光,混了個妙手神醫的名頭。

嗯,儘管這個名頭來得有些莫名其妙,但他還是毫不謙虛的接受了。

別的不說,光憑他提出以人參補氣,田七補血這個理念,怎麼著也能被後世尊稱一聲大醫家了。

只不過,相比起越來越樂觀,越來越激動的長孫和李承乾。

孫思邈和柴令武卻很清楚,李世民現在的狀態,並非是病症痊癒的狀態,而是用藥物強撐起來的狀態,等到他的身體對藥物產生抗性的時候,也就是他的死期。

但是,話又說回來,起碼李世民現在又能動了。

相比之前只能癱在床上喊痛,承受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摺磨,李世民能以現在的狀態活到死那天,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孫思邈作為醫家,柴令武兩世為人,他們都見過了太多在病榻上纏綿許久,最終痛苦死去的人。

比起他們,李世民無疑已經非常幸運。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量,兩人都默契的沒有告知李世民實情。

李世民狀態漸好,日子再次恢復了平靜。

春日來臨,孫思邈辭別了皇家,再次開始雲遊天下。

柴令武將藥膳的用量和規格交給了長孫,也回到書院,繼續開始自己好為人師的生活。

數年時間過去,他新收的幾個小弟子都已經出師,開始在書院裡擔任教諭。

武照,狄仁傑,張諫之,三人於書院並稱三傑。

甚至就連他的開山大徒孫欽陵,如今也接替了他師尊裴行儉在書院裡的職位,並以其嚴厲,近乎不講情面教學方式,被學生們親切的稱之為冷麵煞神。

嗯,很有點霸道總裁的味道。

至於書院這些年教出的學子,更是已經分散到了大唐的各個部門與各個行業,開始為大唐的建設添磚加瓦。

如今的書院,儼然已經是整個大唐最大的人才培養基地。

而有了書院做對比,那些依舊還在墨守陳規的世家門閥,也逐漸成了新時代的淘汰者。

除了他們自己還做著他們乃是清貴世家的美夢,其他人都已經逐漸不再將他們當回事兒。

畢竟,他們以前之所以能夠高高在上,最大的依仗無非就是對學問,對教育資源的壟斷。

但現在,他們的學問,已經成了落後的學問。

大唐現在需要的,也不再是隻會死讀書的人才。

如今的大唐,治水可以成為一門學問,經商可以成為一門學問,就連修橋鋪路,丈量農田這些事情,都已經被編進了書院的教材。

可以預見,隨著書院的規模越來越大,大唐各行各業的人才,也一定會越來越多。

甚至用不了多少年,書院恐怕就可以逐步進行拆分到地方,緩慢的紮根到最底層,徹底拉開全民啟智的序幕。

總之,一切似乎都在朝著好的地方發展。

平靜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又到了一年盛夏。

隨著貞觀二十三年過去一半,早在遼東戰場上,就已經老得快要死的李靖,也終於永遠的陷入了長眠。

對於李靖的去世,李世民或許是因為習慣了老友的去世,亦或許是因為想到自己也時日無多了,倒是沒顯得有多傷感。

他很冷靜下令罷朝,又命李承乾要好好處理李靖的後事,該給的哀榮一定要給,便不再理會。

隨著李靖的去世,柴令武也重新帶著全家人回到了縣公府。

一來,是為了弔唁李靖,二來,也是回來等李世民的死期。

畢竟歷史上的李世民,就是在李靖去世之後沒幾天,就死在了翠微宮含元殿。

儘管現在的李世民,已經從翠微宮搬回了長安,但誰也不敢保證,他的壽數就一定會比歷史上更長。

回到長安之後,柴令武就閒了下來,每日就是進宮陪陪李世民,教教孩子,或者幫李承乾處理一下政事。

再多一點,也就是去國公府,處理一下譙國公府的雜事。

至於為什麼他一個已經分家的次子,還要去譙國公府處理雜事,也很簡單。

他的大哥柴哲威,如今已經是西域都護府的大都護,常年帶著全家鎮守西域,手底下掌控著四萬大軍,不怎麼回府。

至於柴紹,更是待在書院,不願回長安。

就連這次李靖去世,他也只是回來和一群老將軍在李靖的靈堂前方喝了頓酒,便再次回了書院。

而柴令武回到長安這一閒,便從年中閒到了年底。

事實證明,他和孫思邈配出來的藥,對於吊人性命來說,有奇效。

原本李世民本該在貞觀二十三年的年中就駕崩的,但因為兩味藥不限量的供應,愣是又堅挺了半年。

並且這半年時間,他基本上都處於一個清醒,能動彈,還能處理政事的狀態,身上的傷痛,也被兩味藥給完全壓了下去。

總之,這半年多的時間,他活得很是暢快,像是身體完全恢復了四十歲之前的狀態。

但哪怕人參與田七是聖藥,能吊住李世民半年的生命,也已經到了極限。

畢竟,人生與田七隻是聖藥,不是仙藥,更不是長生不死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