餅叔點選去相關的賬號,果然,還有蘇風做飯的一些其他的影片。
餅叔饒有趣味的挨個點進去看,邊看邊點頭。
這小子手藝還是很厲害的,至少做的美食都很有代表性。
別的不說,韓城餛飩自己也是去了當地才能吃到,出了韓城就吃不到正宗的了。
說明這個年輕的攤主對於美食還是很有研究的。
群裡再次發出了訊息。
攝像:餅叔,看到了麼,咱們下一步是不是就該去你老家看看了?
餅叔:可拉倒吧,人家擱泉城還得往南兩小時車程,你不知道就別亂說。
小花:餅叔,你就說去不去吧。咱們好久沒去山東拍一下子啦。
餅叔:最近工作室經費不夠,下個月的影片稿費還沒下來,大家先忍忍。我先去就行了。
小花:?
攝像:?
穩重:?
一圈的問號下來,直接讓餅叔有些招架不住。
餅叔在自媒體上獨樹一幟,是B站上最為火熱的充電區up主。所製作的影片,無一不是精品,都有著好幾千萬的播放量。
團隊極為專業,之前參與過《舌尖上的中國》製作。現在出來拍攝美食影片,因為其製作精良,被人稱為“百萬攝像,千萬剪輯,五毛主持。”
剪輯、攝像地位是最高的,餅叔的地位反而被人調侃。
但餅叔毫不介意,畢竟他自己的臉,也確實跟壯饃(中原一種特厚的白麵餅)一般大。
餅叔:不是,主要是我臺裡還有其他的工作,這次去,就是順便。
大家異口同聲:我信你個鬼,你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餅叔到底還是去了中都縣一趟。
在大安機場下了飛機,坐上了一輛計程車就直奔中都縣而去。
路上,餅叔問司機:“師傅,最近這兩天來中都縣的人不少吧。”
師傅一邊開著車,一邊說道:“哎呀,你難不成也是來吃那個蘇風那孩子的小吃的?”
這一說,就像開啟了話匣子。師傅如滔滔江水不可自拔:“我給恁說,恁過去吃點就行。這個中都縣也沒啥好吃的。但昨天縣裡剛給俺們開完會,說要多介紹縣裡的一些景點和好的飯店。媽耶,這地方能有個啥好吃的哩?就一個寶相寺,裡面有個佛牙,有名。說是中國‘佛都’,但外人都不知道啊。每年也就縣裡人去燒燒香。還有一個就是每年三月十五廟會,那這個隆重點。會看的都來看看佛牙,其他的就沒了。你要不就是住一晚上,明早早點排隊,吃了那家攤後,上任城市裡面玩完,任城市市裡面還可以,不少有名的地方。”
餅叔在師傅的絮絮叨叨中,總算是明白了師傅想要表達的重點。
一個地方的美食,總是要有人文襯托的。而在餅叔以往的影片當中,很好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可能有的美食會獨立於這方水土,如空中閣樓般獨立產生。
對於中國人來說,很多人,與其說喜歡美食,倒不如說是喜歡美食背後的一個個故事。
這才是真正的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