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了兩位領導,蘇風突發奇想。
剛才張縣長說了,透過這段時間的熱點流量,也逐漸帶動了中都縣的特產,不如就利用這些特產倒騰點什麼東西,萬一能賺錢,總比單一的做飯要強的多吧?
開公司是很費腦筋的,至少要比自己做飯費腦筋。
蘇風回家以後,怎麼著都沒有思路,最後想的睡著了,眼再睜開的時候,還是沒有思路。
下了課,蘇風從某乎上搜了搜,什麼特產比較容易暢銷?
下面評論第一:辣條。
嗯,辣條確實是湖南平江的特產,上世紀末,當地一些農民為了應對大豆價格上漲,開始嘗試用麵粉代替豆類製作食品。經過多次試驗,他們發明了一種麵筋小食品,即辣條的雛形。
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現在說起零食,辣條的知名度是最高的。
評論第二的,是泡麵。
河南的泡麵,利用當地麵粉產量大的特點,趁著改革開放泡麵走進來的節點,擴產泡麵,生產了一大批泡麵,尤其以南街村最為出名。
辣條和泡麵,可謂是佔據了中國兒童童年零食的半壁江山。
中都縣之前最為出名的是棉花,其中的副產品棉仔油也是一個響噹噹的特產。用棉仔油炸製出來的油條非常的香。但隨著時代進步,研究發現棉仔油容易導致不孕不育,也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憑藉中都縣特產出圈的零食也不是沒有。中都縣的蘆花雞全國有名,雞湯濃稠,奇香無比。全國著名的食品企業某龍,就推出了一款高階的雞汁蔥餅產品,在市場上大賣特賣,為此,都把分廠直接建在了任城市。
蘇風的資本不算多,只能搞一個小的攤子,再大了,成本也會上升。
中都縣能有什麼適合當零食的特產呢?
算了,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問問孫諾他們。
把問題發到小群裡。
唐可欣快人快語:“這好辦,泉城不是有把子肉酸奶麼,咱也來個甏肉乾飯酸奶!”
王一寧發了一個汗顏的表情包:“那傢伙,別說成本巨大,就算造出來,咱這附近的人,誰能接受這個味道。你咋不發明一個甏肉乾飯蛋糕呢!”
唐可欣:“也不是不行。”
蘇風:“······”
孫諾:“我爸朋友一公司就運營蘆花雞燒雞,不過銷量還是不夠高,主要是蘆花雞知名度也不是特別高,做成燒雞的話連德州扒鷄也比不過。”
蘇風想了想:“不行,誰家吃零食會抱著燒雞啃,即便是有人願意吃,也不會當做零食吃。”
胡一菲:“牛蒡也是中都特產,我查了下,牛蒡可以做成鹹菜,要不咱們試一下。”
蘇風:“也不行,主要是咱們這邊的牛蒡纖維太粗,只能適合做茶。而且我店旁邊有個中都特產店就有賣的,銷量一般。而且,鹹菜也不太適合當零食。”
眾人紛紛撓頭,這個時候,王一寧又充分發揮了班長的聰明才智。
“要不咱們還是問問群裡面?”
問題發到學生群,不一會兒,還真有摸魚的學生回答起來。
但這次頭腦風暴失靈了,大家討論了一大會,也不過是反反覆覆提及那幾個特產。
也這算是正常,畢竟縣城特產也就那幾個,巧婦難無米之炊。
蘇風想了想,在群裡問道:“大夥兒住的地方附近,有沒有什麼特產物資賣不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