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民國種田的日子

第63章 種子公司規劃

林硯見長輩們終於被說服,鬆了口氣,小臉上也露出笑容,開始認真規劃:

“爹,我想好了:咱家麥子真打下來咱們對所有的麥穗進行分級,最好的當做優級,次一級的為良級,普通的為一級。優級我們自己留種,用來每年迭代,不對外出售。良級的種子用來出售,一級的用來自用,磨成麵粉。”

“像今年的良級種子,對外我們可以按1:5的規矩來換。姥爺家那邊,按1:3來換。這個比例只限今年。”

“1:5?”林永年挑眉,這比例可不低。

“嗯!”林硯用力點頭,眼神精明得像個小掌櫃,“咱家的種子金貴著呢!1:5,他們不吃虧!明年用咱的種子種下去,哪怕只收兩石半,也比他們往年強太多!而且咱們的種子出芽率高,最少可心在97%以上,一畝種子,哪怕用我的方法密集種植,也只要12斤左右。比他們現在一畝要40斤種子(出芽太低,一窩只能多放種子)可以省太多了。按1:5換,實際沒有增加多少成本。”

“這種子只能種一年,第二年就會減產,所以最好每年都要從我們這裡購買。”他壓低聲音,帶著點小機靈:“姥爺家那邊,得用咱換過去的好種,種一季,不虧。咱們呢,得了他們換來的麥子,正好用來當儲備糧,絕對合算!”

“所有種子的出售和管理,必須放在爹你的領航者公司下面的種子公司裡,以後種子公司只做種子這個生意。”

蘇婉貞聽著兒子條理清晰、甚至帶著點“算計”的安排,再看看丈夫和公公眼中那毫不掩飾的讚賞與驚奇,心頭那塊懸著的石頭終於落了地,又湧上一股難以言喻的驕傲。這孩子……心思之縝密,眼光之長遠,哪裡像個六歲娃娃?

林永年看著兒子,眼中精光閃動,一拍大腿:“好小子!這章程定得好!既幫襯了你姥爺家,又沒讓咱家吃虧,還把這金貴種子發展成一門生意!就這麼辦!爹回頭就寫信跟你姥爺透個風!”

林廣福捋著鬍子,笑得見牙不見眼:“成!成!聽硯哥兒的!咱家這地啊,怕是真的要出金疙瘩了!”

書房內凝重的氣氛一掃而空,被一種興奮、期待和濃濃的自豪感所取代。

日頭西斜,林硯邁著小短腿,熟門熟路地走進雞舍場院。

三棟坐北朝南的房子立著,在早春乾燥的空氣裡顯得格外規整。

六嬸正帶著兩個新招的幫工在蛋雞舍裡忙活,見林硯進來,忙放下手裡的活計:“硯哥兒來啦!”

林硯指著籠架下方問六嬸:“嬸兒,底下接雞糞的木板,每天都清乾淨、刷洗了吧?”

“放心!按你囑咐的,天一亮就清理,刷得乾乾淨淨,一點味兒都不讓留!”六嬸拍著胸脯保證。

養雞場步入正軌已一個月了。

在六嬸的精心打理和兩名幫工的協助下,雞舍運轉有序。

當前雞群精神狀況良好,羽毛光潔,暫無大規模疫病發生。

最大的成果,莫過於蛋雞舍的首批產蛋。

得益於坐北朝南、通風保溫俱佳的新型雞舍環境,以及六嬸帶領兩名幫工的精心照料,500只母雞產蛋情況穩定。

平均每日可收穫約400枚新鮮雞蛋,受精率保持在七成以上(得益於合理的公母比例和活躍的種公雞)。

六嬸等人嚴格按照林硯交代的要點進行管理,並開始記錄簡單的產蛋和健康情況。

收集到的受精蛋並未用作食用或出售,而是全部投入孵化環節。

這是林硯定下的核心策略——快速擴繁種群。

第一批約1200枚受精蛋已入孵,採用村中經驗豐富的老把式結合土炕控溫的傳統孵化法,目前進展順利,預計再有十餘日即可出雛。

未受精的雞蛋,個大殼堅,色澤均勻,在村裡成了搶手貨。

林硯要求優先免費供給民團、少年團和村裡的老弱病小,因數量還較少,暫時輪流供應。

雞舍本身的結構設計經受了初步考驗,按林硯圖紙建造的兩棟大型雞舍(蛋雞舍與未來的肉雞舍)及青磚倉庫執行良好。

雙層竹編夾層牆體填充的石灰草木灰和碎麥秸,在初春的早晚溫差下發揮了不錯的保溫效果;塗抹的黏土砂漿目前看也起到了預期的防火作用;坡頂茅草有效疏導了之前的一場小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