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民國種田的日子

第24章 祈雨儀式

正月十二,陰天,西北風,平均風速5.3m/s,日間最高-3℃/夜間最低-12℃,溼度日均26%,旱情更嚴重了。

-----------------

府城(長治縣城)

城隍廟前的陶器攤,趙守仁蹲在廊簷下補豁口的夜壺,在去林家村前他要先把這些夜壺都處理了。

正午的日頭把青石板烤出柏油味,他抹了把汗,就瞅見八人抬的朱漆祭壇從府衙方向晃過來。

壇上供著鎏金龍王像,龍鬚上掛的玉牌還是光緒年間的樣式。

縣裡今天組織了個祈雨儀式,希望龍王能給這乾旱的大地降下雨水,救萬民於災難。

“淨街囉——”巡警的銅鑼砸得人耳膜生疼。

他抬頭望去,縣知事正帶著府城一幫鄉紳,跟在遊行隊伍中。

遊行的道士開始撒符紙,黃紙片雪似的落。

趙守仁撿起符細看,哧笑出聲——這哪是硃砂畫的符,分明是紅土漿摻了牲口血。

去年大旱時他給城隍廟糊紙馬,用的就是這料。

“讓讓!別擋了龍王爺的道!”巡警的槍托杵過來,趙守仁縮脖躲開。

祭壇在城隍廟前支起來,八仙桌上供著三牲。

書記官捧著篇禱文搖頭晃腦地念:

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一十年正月十二日

潞安府長治縣知事張鳳藻

偕駐軍管帶王建功、鄉紳耆老等

謹以清酌庶饈,敢昭告於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四海廣濟龍王尊神位前:

夫太行垂象,漳水鍾靈,潞州自古乃膏腴之地。今歲玄枵失序,熒惑守心,自去秋七月不雨,至於今春正月,時逾半載。

臣等奉職無狀,上幹天和:

太行失色,漳水絕流,黍稷焦於畎畝;

黎庶流離,稚子啼飢,餓殍橫於阡陌。

城隍廟瓦雀絕跡,神農祠枯草沒階,

實臣等牧民不德之罪也。

今謹率合縣官民,恭行祈雨大典:

雖三牲淡薄,虔心已達九霄;

縱符籙粗陋,血誠可通三界。

伏望

天尊展雲旗雷鼓之威,

龍王降甘露醴泉之澤,

拯此一方生靈於既倒,

蘇我萬頃禾黍於將枯。

若蒙

聖慈垂憫,甘霖普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