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恁這攤子鋪得也忒大了。磚窯、水泥廠、陶瓷廠、紡織廠、染布廠多頭並進,就不怕閃了腰?”
“你當俺願意?”林永年把算盤往炕桌上一推,賬本里夾著張畫滿圈圈的草紙,“這不趕上了,村裡發現水源,要改水田缺材料。我一想這是好事,這水利修一修,以後村裡再也不怕旱災,年年能豐收。這是給鄉里謀百年基業,我難點累點算什麼。”
林永強伸脖子瞅了眼圖紙,拿茶缸子在炕沿比劃:“要俺說,先緊著磚窯弄。閻長官正擴編部隊,光太原城每月就要二十萬青磚。”他忽然壓低嗓門:“上回軍需處老劉喝多了吐實話,市面青磚都漲到三塊大洋一千了。”
“再8天把第一口磚瓦窯建起來,這錢不急著賺。我的計劃是,先燒出耐火磚,用來建水泥窯和陶窯。緊著村裡要的一十九萬節陶管和水泥生產。”
“你回村時一路上應該也看到,今年旱災這才開始,各村都逃荒了,可以說十室九空,接下來不知道會死多少人。”
“所以,今年最重要的事是把村裡的一萬畝梯田改成水田,解決全村糧食問題。等糧食豐收了,就有餘糧把村裡周邊的幾座丘陵開荒成十萬畝水田,到時就可以安置2萬戶災民。也算是給我們家做一場功德。”
“還要開荒十萬畝水田?”林永強滿臉詫異:“建成後有這麼多水用?”
“青龍澗上游發現一個大型地下溶洞,只要做一些小小的改造工程,就可以變為一個地下水庫。把青龍澗每年白白流走的水儲存起來,足夠這十萬畝水田使用。”
“哥,我覺得你這水平可以來當長治縣知事了。”
“胡沁啥!咱林家祖墳冒青煙也輪不著我。”
“閻長官親口說的!”林永強突然從褲兜掏出張皺報紙,“瞅見沒?上月《晉陽日報》登的招賢令,各縣都要推舉實業人才當參事。”他手指頭戳著豆腐塊大小的公告,“就憑你做的這些事,督軍知道了還不給你一個知事噹噹!”
林永年不想接二弟的茬,他現在的理想是把生意做到太原去,當官?他沒想過。
軍裝漢子摩挲著下巴的胡茬,忽然正色道:“說正經的,恁這廠子安保咋整?”
“有什麼想法?說來聽聽”
林永強拽著哥哥蹲回牆根,用石片在青磚地上劃拉:“瞧這地形,工廠就谷口一條道能進車馬。”戳著個十字標記,“先拿杉木搭個三層崗樓,頂上支盞煤油探照燈。”
“那不得砍半坡林子?”林永年煙鍋敲著磚縫算計。
“費那勁幹啥!”石片唰地劃到谷口北坡,“崖頭上現成的石砬子,鑿兩個射擊孔,架上步槍能控住三里地。”又抹平塊地皮,“等水泥廠出貨,把這谷口砌成甕城——留八個機槍位,頂上蓋瞭望塔。”
林永年嘬著冷氣:“當是要塞吶?”
“村裡現在的寨門是上個朝代時用三合土建的,將來都是機槍大炮,已不頂事。這個谷口正好卡住了你的工業區和村裡的往外的通道,我們一次性規劃到位,將來才能保護鄉親不受傷害。”
林永強把武裝帶拍得啪啪響,“等水泥要塞起來,俺從閻長官討兩門過山炮,他正愁沒地界試新炮呢!”
林永年揪著棉襖領子直冒汗:“你當是守太原城呢?又是機槍又是炮的,哪來恁些人手填坑?”
“早算好了!”林永強掏出牛皮本嘩嘩翻頁,“村護衛隊現有二百人,抽五十個年輕崽子編成五個班的快槍隊。平時兩個防守崗樓,兩個班護衛貨物出行,一個班輪休。”他手指頭戳著名單,“剩下一百五十人分15班,十班配韋伯利左輪輪流巡廠區和村裡,兩班去學炮兵,三班學開機槍。”
“五十把快槍,三挺機槍,兩門炮,一百把左輪,這家業置下來,林家村會不會成為長治第一村?”
“眼界放開些!”林永強用石片在地上劃拉,“五十杆快槍控住老鷹嘴,三挺馬克沁封死谷口。”石片戳著個圓圈,“兩門山炮架在磚窯後坡,射界能罩住十里官道,比縣衙那幾杆老套筒強百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