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民國種田的日子

第329章 拜年和融合

大年初一的瑞雪,彷彿給整個林家村披上了一層吉祥的紗衣。積雪尚未化盡,新村裡卻已熱鬧非凡。

粉牆黛瓦間,除了林姓族人固有的淳樸年味,更平添了幾分屬於新村民的熱鬧、新奇,以及一種小心翼翼的歸屬感。

兩萬多人,五千餘戶!

這是何等龐大的人群!他們來自不同的村鎮,操著各異的鄉音,帶著各自的習俗和經歷,如同百川歸海,匯聚到了林家村這面新立的旗幟下。

春節,這個最講究團圓與歸屬的節日,就成了融合最好的催化劑。而推動這融合巨輪的,正是族長林廣福。

老爺子深知其中關竅。

融合不是簡單的聚居,是心要貼在一起。他放棄了往年只在林氏祠堂主持祭祖的慣例,將儀式擴大到了村中心的廣場上。

正月初二,祭祖祈福。

廣場上人頭攢動。巨大的香案上供奉著林家先祖牌位,兩側則懸掛著象徵新村民主要來源地的幾面簡易標識旗。

林廣福身著莊重的深色棉袍,站在香案前,聲音宏亮,穿透寒冽的空氣:

“列祖列宗在上!林氏族人及新歸鄉親父老在此!

今日祭祖,一為告慰先祖,林家村枝繁葉茂,根基漸固;二為祈福新年,風調雨順,人丁安康;三為告稟天地,今有潞安、澤州、沁州等地鄉親,與吾林氏族人同籤功德契,共墾十萬畝荒山,同飲一渠水,共衛一方土!

自此,皆是林家村人!望先祖庇佑,天地共鑑,吾等同心同德,共建家園!”

這番祭詞,字字千鈞。

它明確宣告了新村民不再是外人,而是與林氏族人一樣,透過功德契建立了緊密聯絡,共享家園與未來的自己人!

許多新村民,尤其是年長者,聽著這莊重的宣告,看著那代表自己故土的旗幟與林氏先祖同列,眼眶不由得溼潤了。那份漂泊無依的惶恐,在這一刻似乎找到了安放之處。

祭祖之後,便是盛大的社火遊行。這不再是林氏族人的獨角戲。

社火遊村,百藝交融。

遊行隊伍浩浩蕩蕩,打頭的是林氏族人傳統的舞龍舞獅,鑼鼓喧天,氣勢磅礴。緊隨其後的,卻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隊伍——一支由新村民中擅長雜耍、旱船、高蹺的能人組成的表演隊!

來自澤州的漢子踩著近兩米的高蹺,扮成八仙過海,搖搖晃晃卻妙趣橫生;潞安的姑娘們划著五彩旱船,唱著婉轉的家鄉小調;沁州的老藝人帶著幾個半大孩子,表演著驚險的二鬼摔跤和頂幡,引來陣陣驚呼和喝彩。

林廣福特意安排隊伍穿行新村的所有區域,尤其是新村民聚居的片區。

孩子們興奮地追著隊伍跑,新老村民混雜在一起,指指點點,議論紛紛,笑聲不斷。林氏的老人看著新奇的表演,嘖嘖稱奇;新村民看著林氏那威武的龍獅,也感受到了深厚底蘊帶來的震撼。共同的喝彩聲,無形中拉近了距離。

拜年串門,溫情互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