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皇宮出來,劉伯溫依舊是一臉恍惚,他的腦海裡時而還浮現出朱元璋當時的表情,心裡很是鬱悶。
這楊帆到底是哪冒出來的妖魔鬼怪,自己只是離開應天府沒多久,怎麼感覺過了一個世紀一般,此時的劉伯溫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朝廷最近發生的事。
再次回到親軍都慰府的天牢內,楊帆如同回家一般,好不愜意,不過天牢再好,也沒現代社會舒服,此時的楊帆再次思考起如何作死的事來。
如今劉伯溫和李善長都回朝了,自己之前的話雖然也得罪了李善長,以他的小心眼,應該會想辦法整死自己,但是李善長這個人和胡惟庸不一樣,他特別善於明哲保身,如果朱元璋硬是要保著自己,他不一定會動手,所以還是要想個更健全的法子才行。
至於朱元璋會不會保自己,說實話,過了這麼久,楊帆發現,只要自己對朱元璋還有用,那要讓他下殺手,幾乎不可能,當然,他要是能昧著良心,去當貪官汙吏,相信朱元璋分分鐘就能送他上西天。
但這不符合楊帆自己的心,而且天道也不是傻子,這種事,它一眼就能看出來,所以根本不可能達到騙保的目的,這自然不在楊帆的思考範圍內了。
要不參合進劉伯溫和李善長的爭鬥裡面,楊帆摸著下巴思索著。
劉伯溫和李善長的爭鬥,實際上是浙東文官集團和淮西勳貴集團的鬥爭,歷史上,在洪武朝前期,的確是勳貴集團壓著文官集團打。
可是後面朱標去世,方腦殼朱允炆被立為皇孫,為了朱允炆的皇位,朱元璋掀起了藍玉案,淮西勳貴集團直接被殺得只剩下兩三隻小貓了,文官集團徹底做大,然後就是建文三傻上位,靖難爆發,可惜朱元璋為了朱允炆的皇位,殺了那麼多人,最後皇位還是丟了。
如果自己現在參合進去兩派之間的鬥爭,朱元璋會不會動手砍了自己呢,楊帆有些莫名。
就在楊帆思慮的時候,從天牢外傳來了腳步聲,他抬頭一看,不是朱標又是誰呢!
只見朱標手提著食盒,慢步走到了牢房門口,淡笑著說道:“孤聽說先生帶著誠意伯徹夜兼程從青田趕回來,想來還沒用餐,故而讓廚子做了些餐食,也不知合不合先生的胃口?”
說實話,朱標這簡直把禮賢下士做到了極致,歷史上也唯有劉備的三顧茅廬能與之媲美了,要是其餘人遇此,恐怕早就下跪拜服,叩首涕零了,可惜他遇到的是楊帆,一個一心想著騙保回去的現代人,這番情誼是白付了。
不過人心都是肉長的,要說楊帆不感動是不可能的,但他能怎麼辦,他只想回去呀!
最終楊帆嘆了嘆氣道:“太子殿下,楊某一介將死之人,殿下何苦如此費心?”
“雖然先生給父皇的幾封奏疏都是批判,但卻都指出了我大明朝的不足,從中也可以看出先生是有大才之人,我大明朝初創,正是先生一展才華之時,先生又何必尋死呢?”朱標說這話的時候,內心其實也有些疑惑。
朱元璋能看出來的事,朱標難道看不出來嗎?楊帆上那些奏章就是為了尋死,雖然其中也指出了大明朝的不足,但他但凡在奏章裡的言辭不那麼激烈,也不會至今還關在這天牢內。
“殿下,陛下性格執拗,我若言辭不激烈點,恐怕陛下也只會當臣跟其餘言官一樣,看了就瞬間忘到一旁去了。”楊帆狡辯道,他總不可能說,你說得不錯,老子就是想要一心尋死,洪武朝的官員,狗都不願意當。
“這……”朱標沒話說了,對於老爹朱元璋的執拗,他也是一清二楚,楊帆說的話,也正中靶心,要不是楊帆的話太激烈了,朱元璋恐怕現在都不知道有這個人的存在呢!
酒過三巡,楊帆望著朱標那誠懇的樣子,最終還是有些於心不忍,想著提點一番道:“殿下可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微臣跟你說的那些話嗎?”
這話一出,朱標頓時清醒,那次回去,朱標把自己想了一夜的辦法告訴了朱元璋,然而朱元璋卻指出了其中的諸多不足,自己還是太年輕了,這辦法實行起來實際上太困難了。
而後朱標就一直在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他甚至想來詢問楊帆,可是後面發生的事太多了,一時之間,他都把這件事忘在腦後了,此時聽楊帆這麼一說,他才想起來,連忙說道:“先生可欲指點一二。”
“太子殿下,你可知道大元朝和蒙古帝國的關係?”楊帆沒有正面回答,反而問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