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第46章 議遷都

題外話說完,朱元璋說起了正事道:“這次,咱讓你過來可不是聽你評價三位皇子的,前些日子,咱得到密報,上面記錄著一些淮西勳貴在鳳陽的不法之事,咱打算讓你前往鳳陽,查探清楚事情的真假。”

自朱元璋從監牢看過廖永忠之後,他明面上雖然沒什麼,但廖永忠的話就彷佛一根刺一般,扎進了朱皇帝的心裡,越扎越深。

他始終不願意相信,自己的那些淮西老鄉會如此的大膽包天,更不相信李善長所督建的中都是人間地獄。

想來想去,朱元璋決定親自派人區瞧瞧,那些人到底在鳳陽做了什麼?至於人選,那不是現成的嗎?故而才有了剛才之事。

“淮西勳貴在你眼皮子底下都敢做出一些不法之事,更別說鳳陽這種天高皇帝遠的地方,這事還有假的嗎?”聽到朱元璋的話,楊帆忍不住翻了翻白眼,嘀咕道。

朱元璋似乎沒聽到楊帆的話,繼續說道:“咱與淮西的兄弟們一起同生共死,是從屍山血海裡走過來的,咱是苦出身最恨貪官汙吏,咱不相信那些老兄弟會幹這些事,楊帆,你一定要好好查探清楚,勿要冤枉一個好人。”

“臣遵旨!”楊帆連忙答道,剛才的他才反應過來。

鳳陽可是淮西勳貴的大本營,自己如今已經徹底得罪了淮西勳貴,要是他們知道自己去鳳陽,豈會放過自己,而且自己還是帶著皇命去查探他們的腌臢事的,他們更不可能放過。

“既然你都清楚了,那就去好好準備一番吧!對了,你到了鳳陽要多留意中都的建造情況,那裡以後可是大明的中樞。”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鳳陽是朱元璋的老家,未來的大明首都,朱元璋自然想把它建設得更好。

“有什麼好看的,反正以後你也不會搬過去。”聞言,楊帆忍不住嘀咕道,史書上可記載得清清楚楚。

洪武八年四月二日,朱元璋來到鳳陽,現場檢視進展並論功賞賜,然當時朱元璋就在鳳陽呆了26天,就回了應天城,然後下旨,停建中都,耗費了六年時間一百多萬人心血的中都城,就這麼停建了。

“楊帆,你在嘀咕什麼?”

聞言,楊帆深吸了一口氣,終究還是忍不住說道:“陛下,鳳陽實在不適宜做都城,還請陛下下旨停工,以免浪費民力。”反正早晚都要停建的,還不如提前停了,還能節約點錢,讓百姓早點回家。

“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嗎?”聞言,朱元璋冷冷的望著楊帆,渾身都散發出一種危險的氣息,在遷都鳳陽這件事上,他不容許任何人質疑。

對,就是這樣!

本來他只是不忍心,故而才說出這句話來,沒想到竟然讓朱元璋有如此大的反應,楊帆內心那顆作死之心再次飛揚了起來。

只見楊帆對著朱元璋道:“陛下,您欲遷都鳳陽,是因為其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然鳳陽地處平曠,根本無險可守,其中都曼衍,非天子居也。”

“你個小小的給事中,妄議國家大事,你知道個什麼?”朱元璋忍不住呵斥道。

朱元璋將大元朝趕出中原後,蒙古的勢力並未被消滅,反而在北方的草原中野蠻生長,應天距離北方邊境太過遙遠,故而他一直想要遷都,選來選去,最後還是選定了老家鳳陽,當然也有些富貴還鄉的意味。

“我怎麼不知道!”楊帆可不慣著朱元璋,他直接說道:“自古以來,一國之都,要有天險可守,易守難攻,且其要交通要便利,否則不利於漕糧運輸,也不利於通行各地,同時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否則重新修建一座都城,代價太大了。”

“你說的前兩點,鳳陽都有,第三點,鳳陽的經濟基礎雖然差了點,但有整個大明朝支援,還是很容易的。”聽到楊帆的話,朱元璋終於重視了起來,他不是無中生有,故意來挑刺的。

“的確,陛下所言不錯,但作為一國之都,還要有最重要的一點,發展潛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