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第104章 海禁

“馮冕、丁玉,你們中書省對此有什麼想法?”

聞言,馮冕與丁玉心中苦笑,以往這種軍國大事,都是由胡惟庸與朱元璋商議,他們兩個趕鴨子上架,能有什麼主意?

不過朱皇帝發了話,兩人不可能不開口。

馮冕想了想,說道:“啟稟陛下,微臣認為,倭寇敢於猛然襲擊明州市舶司,且駐守的衛所兵毫無還手之力,且來去迅速,肯定是知道明州市舶司的具體情況,這一定有內應。”

朱元璋揹著手,眉頭微皺:“所以呢?咱要聽你的辦法,不是要聽你說誰都知道的事情!”

馮冕全身一抖,忙道:“臣認為應該要加大海禁力度,今日倭寇敢於襲擊明州市舶司,明日就敢襲擊其他的市舶司,內應一日查不出,就一日不得安寧。

所以臣認為應該先把所有市舶司關停,查出內應後,再做考慮,而且市舶司每年的稅收微薄,於財政並無大用,關停不會影響其他。”

大明立國之初,朱元璋為了防備張士誠,方國珍逃亡海外的餘黨與內陸之人相互勾結,反叛大明。

便在沿海一帶開始實施海禁,洪武三年,朱元璋更是罷太倉黃渡市舶司,下令寸板不許下海。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朱元璋的政令極為嚴格,但海禁不是說封禁就封禁那麼簡單的。

多少老百姓靠著出海捕魚生活,多少臨海的商人,都要依靠那大海吃飯。

人不吃飯,不賺錢就要餓死,所以就算政令下來要殺頭,他們也得硬著頭皮出海。

故洪武三年的海禁,實際上執行起來,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對此,朱元璋也知道,且隨著大明建立後天下逐漸穩定,朱元璋就沒有強行追究,但這次明州市舶司被倭寇襲擊,這讓他不得不考慮要不要徹底執行海禁。

馮冕的話給丁玉提了一個醒,丁玉連忙說道:“陛下,臣認為馮大人的主意不錯,倭寇從海上來,只要封了海,也就斷了倭寇裡應外合的道路,沿海自然能太平。”

朱元璋頗為意動,正要說話,餘光就見他的好大兒朱標一直在朝他使眼色,他當即咳嗽了一聲,說道:“這件事咱要再考慮考慮,你們兩個先下去吧。”

馮冕、丁玉聞言都鬆了一口氣,不管朱元璋是否採納了他們的建議,今天這一關,算是過去了。

“臣馮冕,告退!”

“臣丁玉,告退!”

馮冕與丁玉離開之後,朱標鬆了一口氣,他真怕朱元璋一時衝動,為了化解沿海倭寇之亂,徹底海禁走了極端。

“父皇,馮大人的話絕不可行啊!”兩人剛離開,朱標就連忙說道。

朱元璋緩緩走出武英殿,朱標跟在他身後,朱元璋道:“咱剛才就見你擠眉弄眼的,說說吧,為何不讓咱同意馮冕的辦法?”

他方才還真就動了徹底海禁的心思,與其動兵佈置在沿海一帶,耗費巨量錢糧防備倭寇,不如海禁一勞永逸。

朱標連忙說道:“父皇,您莫非忘了當初楊先生所說的倭國之事?倭國,可是有銀礦的。”

朱標不提,朱元璋都快將這事忘在腦後了。

當初朱元璋聽到朱標講起楊帆的話,他就下令讓毛驤派遣親軍都尉府的探子前往倭國打探訊息,這算一算已經有大半年的時間了。

“咱真把這事給忘了,召毛驤過來,咱問問他。”

朱元璋大袖一揮就要叫毛驤,朱標卻說道:“父皇,當初派去倭國的探子,兒臣一直派人盯著呢,他們至今還未歸來。”

“這樣的話……”朱元璋一時之間也有些頭疼。

這時候,朱標提議道:“楊先生既然知道倭國有銀礦的事情,想必他對倭國肯定多有了解,何不召其進宮,說不定他有什麼辦法對付倭寇呢?”

聞言,朱元璋想了想,點了點頭道:“也好,那小子腦子轉得快,說不定有些妙招。”

錦衣衛的衙門距離皇宮並不遠,過了半個多時辰,楊帆就來到了武英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