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第105章 土地兼併

朱元璋盯著楊帆手指所指向的地方,沒有說話,不過從他思索的神情來看,明顯,朱皇帝很感興趣。

楊帆繼續說道:“而且那些勳貴士紳大肆兼併土地,就是想著收租子坐享其成,人多地少,你不租,自然有的是人租,故而他們收的田租都很高,可是一旦人口遷移出去了,人少地多,為了吸引佃戶來租種,只能減少田租,他們花錢買來的土地,總不能一直空著吧?也需要人來種才能創收。”

楊帆的辦法,為朱元璋、朱標開啟了一個解決土地兼併問題的新思路。

的確,人多了就移民,將多餘的人口遷移到海外去,不就行了?而且他現在不就是這麼搞的嗎?

移民山西的人口,去填補湖廣,他還在家鄉鳳陽,也遷移了十幾萬人去充盈鳳陽,想要將鳳陽打造成繁華之地。

朱標心有疑慮,道:“海外土地雖廣闊,但楊先生所說的‘南洋’諸島上也是有土著的,百姓去了那邊人生地不熟,又毫無戰力,豈不讓他們送死?”

楊帆微微一笑,提醒朱標道:“殿下,難道您忘了上次臣在牢獄之中,與殿下說的話了?移民,可不止遷移的是百姓,還有諸王呀!”

朱標稍一回憶,頓時想起來了。

當時在親軍都尉府的大牢裡,楊帆曾經提議,將諸王分封出去,避免大明內部生亂。

朱標一聲驚呼:“莫非先生之前就已經預想好了?”

身在牢獄卻能料想到幾十年後的事情,楊帆的深謀遠慮,令朱標震驚。

不過楊帆根本沒有想那麼遠,他當時單純是因為知道“靖難之役”,才提醒朱標最好將諸王分封出去。

畢竟,楊帆那時候以為自己要死了,隨口提了一下,沒想到現在用上了。

朱元璋聞言若有所思,道:“分封諸王,再將國內多餘的百姓轉移出去,這一環連著一環,大明不說存萬世,但怎麼也能多延續個數百年。”

朱元璋何等敏銳的雄主?楊帆一番話如同撥雲見日,讓朱元璋意識到,楊帆不止是一把快刀,還是一個治國的人才!

朱元璋的心頭一直積壓的心事有了對策,不禁面露笑意道:“楊帆,你說得對!市舶司不能禁,若因為浙江明州的市舶司被倭寇洗劫,便徹底海禁,我大明的威嚴何在?我大明的未來萬世江山怎麼辦?”

從朱元璋的反應就能看出來,他已經認同了楊帆的“移民方略”。

不過這方略要實施,註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商隊出海下南洋,到大明開展移民,或許朱皇帝自己都看不到實施的那天。

但這不影響朱元璋的熱情,他興沖沖地對楊帆說道:“楊帆,聽你這麼說,咱已經下定決心,不再禁海了,不過明天的大朝會,那些中書省與其他各部的官員,肯定會提海禁的事情,你明日也上朝吧。”

當初朱元璋開海禁,一方面是因為方國珍的餘黨和倭寇時不時的來擾亂大明,讓他不得厭煩,另一方面也是這些官員的忽悠,讓朱元璋覺得海外都是不毛之地,禁了也沒什麼,但楊帆的話卻給他開啟了新的思路。

楊帆會意,上前一步道:“陛下放心,臣會‘說服’諸位大人打消全面開海禁的念頭。”

錦衣衛為內官,楊帆自從擔任錦衣衛指揮使後,就再未登上朝會,此時還怪想念的。

有了楊帆上朝,朱元璋能省去不少的力氣,他懶得跟那些大臣耍嘴皮子。

“要讓他們心服口服!”朱元璋叮囑道:“你的想法那麼多,明日大朝會全都說出來,當眾說給百官聽聽,讓他們知道海洋裡面的財富,讓他們知道大明之外的廣闊天下!”

朱元璋被文官愚弄,心裡早就憋著一股子氣,可他貴為皇帝,也不能直接下旨訓斥那些文官,那樣的話天下人都知道,他朱皇帝被愚弄了。

這時候,就該他手中的“快刀”楊帆出場了。

聽到朱元璋這麼說,楊帆體內沉寂已久的“作死之魂”,再度蠢蠢欲動,莫名地有種興奮感。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