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只要朝廷派出官員,將大明各行省的土地情況,完整、詳細地記錄在魚鱗冊上。
按照每個人擁有的田塊形狀草圖,旁註坐落、面積、四至、地形及土質,然後再按照《千字文》的排序編號整理,就能最大程度地摸清天下百姓的地權,清理隱匿的土地。
朱元璋將編纂魚鱗冊的章程詳細講述了一遍,末了,似笑非笑地看著胡惟庸道:“胡相覺得有魚鱗冊在,那些大戶還能夠輕易的將稅賦轉嫁到自耕農頭上嗎?”
當然,即使有魚鱗冊在,這種轉嫁之事還是會發生,但相對而已,大戶付出的成本會更高,朝廷不可能因噎廢食。
胡惟庸沒想到朱元璋做了如此充足的準備,連“魚鱗冊”這等能最大限度消滅隱匿土地的法子,都搬了出來。
“這個……”胡惟庸臉上露出尷尬的笑容,道:“聖上思慮周全,臣萬萬不能及聖上萬分之一。”
一時之間,胡惟庸找不到反駁的理由,他算是看出來了,朱皇帝鐵心了要推行“攤丁入畝”,今日沒定論,日後此事還會提上議程。
胡惟庸剛升任中書省右相,該說的他說了,總不能為了天下官員士紳,真得罪朱皇帝不是?
胡惟庸服了軟,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無人出來爭論。
朱元璋的嘴角微微上揚,攤丁入畝這事,算是塵埃落定了。
就在這時,在朱元璋錯愕的目光中,御史中丞塗節站了出來進言道:“陛下,這攤丁入畝雖然是善政,但目前卻不是實行的好時機。”
胡惟庸眉毛一挑,有些驚喜,沒想到塗節在關鍵的時刻竟然能頂上來。
朱元璋的笑意散去,濃眉微微皺起,道:“當下不是好時機?那你說,什麼時候合適?”
塗節當然察覺到了朱元璋的不滿。
然而,他神色平靜不卑不亢,道:“陛下仁德,實行‘攤丁入畝’之法,本意是為了減輕天下百姓的賦稅負擔,這當然是善政、仁政,然而善政要真正實行下去,必須瞭解清楚天下的田畝、人口。”
楊帆站在百官之中,微微搖了搖頭。
塗節說了一大堆假大空的話,瓷實的話一句沒有,估摸著會和胡惟庸穿一條褲子。
他這念頭才一閃而過,就聽塗節繼續說道:“但若不瞭解基本的田畝與人口,上面的政策是好的,下面的人亂搞一氣,陛下的善政也變成了惡政,損的是陛下的威嚴,如今黃冊還未編寫成功,魚鱗冊之事也沒開始,不宜貿然討論實行‘攤丁入畝’。”
塗節翻來覆去的意思很明確。
黃冊編寫遇阻、魚鱗冊八字還沒一撇,現在不是討論“攤丁入畝”的時候,傳出風聲去,引起天下大亂,則得不償失。
朱元璋差點被塗節氣笑了,表現上塗節忠君愛國,說的每一句話都在為君王社稷考慮。
畢竟沒有詳實的資料,就沒有辦法實行“攤丁入畝”,善政成了惡政,罵名還得朱元璋來擔著。
可實際上,塗節與其他大臣沒什麼不同,與顏希哲是一丘之貉,還是行的“拖”字訣。
自上朝後,朱元璋的眉頭就沒舒展過,黃冊在山東、江西編寫遇阻,魚鱗冊更是一個涉及大明各行省,如此浩大繁雜的工作,豈是短時間能完成的。
真要等到這兩個東西編寫完成在討論實施,那還不知道要何年何月,到時候那群士紳官員估摸著早就想好主意來應對了。
一個“拖”字訣,將朱元璋噁心得夠嗆。
宋濂等浙東文人黨,此刻也偃旗息鼓,沒有與胡惟庸這一派的人唱反調。
在反對“攤丁入畝”這一事上,他們的利益難得一致。
朱元璋興沖沖地準備在今日朝堂,將“攤丁入畝”定下來,豈料步步是坎。
就在朱元璋琢磨要怎樣應對的時候,一聲突兀的冷笑,打斷了朱元璋的思緒。
“呵呵!諸公位極人臣,食君之祿,卻不能為君分憂,左一個等等,右一個商議,就不覺得羞愧嗎?”
百官循聲望去,就見楊帆緩緩走出來,神情嚴肅。
塗節的臉色有些難看,楊帆此刻出來說話,就差指著他塗節的鼻子罵了。
“黃冊推進受阻,不就是因為當地主官不敢擔當責任麼?諸君不站出來解決此事,只一味地拖延,難道拖延下去就能編寫出來黃冊,拖延下去,魚鱗冊就可以從天上掉下來?”
塗節臉色氣得煞白,不過他還是壓抑著怒氣,問楊帆:“楊大人站出來指點百官,看來你腹有良策了?”
“哼!良策沒有!”楊帆高聲道:“黃冊之事推進緩慢,無非是害怕手段強硬引起當地的混亂,更害怕因此連累仕途官聲,能力不足、不敢做事,就不要佔著茅坑不拉屎!將位置讓出來!”
塗節懷疑楊帆的腦袋是不是有問題?怎麼逮著誰咬誰?他冷冷地說道:“楊大人說得極是,那誰去推行黃冊才好?楊大人,你願意去?”
你楊帆不是站出來唱高調麼?成!你敢去麼?
他這話正中了楊帆的下懷,楊帆上前一步對朱元璋行禮道:“陛下,臣楊帆願意趕赴山東,督查黃冊編寫一事,若不能順利完成此事,願受罰領死!”
聞言,朝堂上的眾位官員聞言,眼睛一亮!
瞌睡送枕頭,天冷送炭火,他們正愁找不到機會動楊帆,結果他卻主動送上門!
楊帆目光堅定赤誠,向朱元璋請命。
急你朱老闆所急,辦你朱老闆要辦的差事,你還能拒絕我不成?
唯一讓楊帆鬱悶的事情,就是“攤丁入畝”的主意被朱元璋給攬了過去,他知道朱元璋是想要保護自己,但自己不需要這種保護呀!
瞧那群大臣反對朱元璋的模樣,朱元璋若不是皇帝,他們恨不得直接破口大罵。
如果“攤丁入畝”的主意能落在自己的頭上,這波仇恨拉得就太大了!
胡惟庸的眼珠發亮,等待著朱元璋的旨意,只要朱元璋答應放楊帆去山東,胡惟庸有十成把握,讓楊帆永遠地“留”在山東。
顏希哲的嘴角都快壓不住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蒼天有眼,這楊帆不知死活的實心眼自己找死。
待楊帆離開了應天,他顏希哲等著看楊帆是如何慘死的!
朱標與胡惟庸等人的幸災樂禍不同,他是又急又氣,昨天他明明已經提醒過楊帆,山東是虎穴龍潭,萬萬不可涉足其中,楊帆當耳旁風都給忘了?
朱標焦急地回望朱元璋,卻見朱元璋面色如水,看不出悲喜,他無比冷靜地注視著楊帆,輕聲問道:“楊帆,你真的決定好了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