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垂,夕陽將天邊的雲染成血色。
李善長走在皇宮中,硃紅色的宮牆一眼望不到邊,為李善長引路的太監雲奇,一言不發。
今日李善長賦閒在家,忽得朱元璋傳召,他不敢耽擱,匆匆入了皇宮,不過一路走來,他感覺到氣氛有些不對,李善長心底不由得有些許不安。
三位皇子殿下平安歸來,洪澤湖深處的明教總壇被剿滅,聽說連明教的教主明德、張士誠之子張壽祖都被生擒,用不了幾日,二賊就會被送往應天。
李善長思緒萬千,走著走著就到了武英殿外。
“韓國公,請。”
雲奇做了一個“請”的手勢,沒有笑臉,沒有恭敬,唯有公事公辦的客氣。
李善長點了點頭走了進去,武英殿光線有些昏暗,朱元璋就站在武英殿深處。
他的背影厚重,靜默,一言不發卻帶給人一種沉重的壓力。
快走幾步,李善長到了朱元璋的身後跪地行禮:“臣李善長,參見陛下!”
朱元璋沒有轉身,他揮了揮手讓李善長起來,然後說道:“咱昨晚做了一個夢,又夢見當初你來投奔咱的時候了,這一晃過去多少年了?”
李善長想都沒想,回答道:“從元至正十四年算起來,有二十年了。”
“是呀!二十年!二十年時間彈指一揮間,咱與你都老了。”朱元璋微微頷首。
李善長花白的鬍鬚抖了抖,笑著說道:“上位您正春秋鼎盛,老臣才是老邁龍鍾,沒有多少日子了。”
“哪裡來的春秋鼎盛,咱也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你說咱這一輩子打下這大明江山,是為了什麼。”
朱元璋似在跟李善長說話,又似在自言自語道:“還不是為了這子孫後代,可是有人要挖大明的根,你說咱該怎麼辦呢?”說著,他緩緩轉過身,一對虎目中全然沒有笑意。
李善長心裡“咯噔”一下子,連忙說道:“上位說哪裡話,這大明江山是我們大家一起打下來的,我們所有人都想著大明千秋萬代,怎麼會有人去挖大明朝的根呢!”
“是嗎?可咱最近接到了一些關於中都的訊息,善長啊,你有沒有什麼想要對咱說的?”
朱元璋目光灼灼地盯著李善長,多少年的情誼了,他決定給李善長一個機會。
李善長心中頓時一驚,隨即故作茫然道:“中都工期穩定,一切如常,上位您指的是什麼?是不是有什麼風言風語,傳入京城了?”
李善長心懷僥倖,他已經提前寫信往鳳陽去,按理說不該被查出什麼破綻才對。
“風言風語?哼!”朱元璋冷哼了一聲,道:“咱也希望那是風言風語,希望鳳陽的事情是假的,可有人告訴咱,鳳陽百姓活得不如豬狗,鳳陽中都工地內更是人間煉獄!你可認!”
李善長愣在了原地。
片刻後,李善長跪地,眼眶瞬間紅了:“上位!上位啊!臣在鳳陽負責建造中都,不敢有一日懈怠,只想著趕快完成中都的建設,建造中都辛苦,勞役們多少要受些委屈,這,這都是難以避免的啊!”
李善長的話說得頗有玄機。
他口口聲聲說自己建造中都,是為了皇帝的命令,是為了向朱元璋交差,還說勞役們“多少要受些委屈”,全然不提中都工地內的惡劣情況與盤剝。
朱元璋伸手開啟書桌上的檀木箱子,取出數本賬目名冊,他撫摸著它們,幽幽地嘆了一口氣。
本來,他還想著為李善長留下點體面,全了君臣的情誼,未曾想李善長冥頑不靈!
“好!好啊!”
朱元璋將賬目名冊往李善長身前一扔,道:
“你說咱春秋鼎盛,你老態龍鍾,可是咱看來,你的心不小,半句實話不肯說,咱就給你看看證據,那賬目中所記載的貪腐,名冊上被奴役的勞役,還有累死、病死的工匠勞役,難道都是假的嗎?”
朱元璋雷霆怒吼,嚇得李善長手直哆嗦,他拿起賬目翻閱,越看心越涼。
完了!
李善長知道事情瞞不住了,他叩首道:“上位,臣認罪!臣知罪!這些事情臣是知道的,可是臣也為難啊!”
說著,他更是老淚縱橫,對朱元璋訴苦。
“建造中都時間緊、任務重,需要的各種材料需優中選優,耗費的錢帛無數,還要算上監工、工匠的月奉,以及給勞役的伙食等費用,花費實在太多,要用錢的地方也多。”
“老臣不得不放權給下面的人,只要能加快中都的建設,讓上位與朝廷早點搬過去,苦一苦百姓,罵名老臣來擔,老臣也萬死不辭啊!”
李善長打起了苦情牌,哭得稀里嘩啦。
朱元璋怒極反笑,指著李善長怒斥道:“咱讓你修建好中都,你們就打著咱的名號,盤剝百姓,魚肉鳳陽?你們做著各種惡事,銀子裝進了你們的口袋,然後這黑鍋讓咱背?你真是打得好算盤!”
說著,他更是隨手拿起一賬目,道:“若不是咱派人親自去暗訪,你們還要瞞著咱到什麼時候?咱告訴你們,鳳陽咱不去了!咱不遷都,中都的工程,全部停下來!”
李善長正在哭,聽聞朱元璋這話,這老小子連哭都顧不上了。
他大驚失色,中都建造了數年,耗費人力財力無數,如今快要建好了,怎麼能停下?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如果不遷都了,那淮西兄弟們要怎麼辦?他們在鳳陽囤積了大量的田產、房屋等,就等著遷都過去,他們的財富會翻倍地上漲。
且淮西勳貴從修建中都的事裡賺得盆滿缽滿,若建造終止,遷都取消,如何平賬?
遷都這事關乎著淮西兄弟們的富貴,也關乎著淮西兄弟們的前程與生死!
李善長連忙喊道:“中都工地的事情是臣失察失職!上位您下旨治我的罪,老臣願意領罪受死,但遷都一事事關大明的江山,事關國本,上位不可不遷都啊!”
朱元璋背過身去,李善長仍不肯罷休,繼續聲稱遷都鳳陽,才能國泰民安,他李善長願意一死!
李善長說得好聽,實則朱元璋現在不可能真殺他。
論功績,論資歷,李善長從至正十四年投奔朱元璋後,凡是軍機進退、賞罰章程大多出自李善長之手。
洪武元年,朱元璋於紫金山祭天登基,李善長受封太子太師。授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
韓國公的封號,亦是諸公之首!
這樣的功臣,還是淮西勳貴的領袖人物,朱元璋根本不可能就憑著一封聖旨賜死。
李善長耍起了無賴,朱元璋一時間竟沒了主意。
憶往昔崢嶸歲月,李善長投奔朱元璋的時候,仍在壯年,轉眼天下平定,李善長鬚發皆白垂垂老矣。
看著老淚縱橫的李善長,朱元璋一聲嘆息,他揮揮手,說道:“你回府去吧,在家好好反省反省!”
李善長還想對遷都一事勸說朱元璋,朱標當即站了出來,他攙扶著李善長起身道:“韓國公,父皇國事繁雜且有得忙,韓國公快快回家去吧。”
皇太子親自攙扶勸說,李善長還能說什麼?唯有謝恩離開了武英殿。
李善長忘記了自己一路上是怎麼回到家的。
偌大的應天城暗流湧動,朱元璋沒說會怎麼處理這事,李善長也從這天起,沒離開過府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