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第589章 時辰到了

“這還用你說?”

嚴世蕃不耐煩地揮手。

“問題是去哪祭?總不能在我嚴府後院吧?”

書房內一時沉默。

嚴嵩依舊專注於筆下,彷彿對這場爭執充耳不聞。

羅龍文眼珠一轉,上前一步。

“閣老,屬下有個想法...”

嚴嵩終於放下毛筆,抬眼看了他一眼。

“說。”

“屬下以為,可在天壇祭孔。”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趙文華瞪大眼睛。

“天壇?那可是祭天之地!”

羅龍文不慌不忙。

“祭孔本就是漢高祖按祭天儀禮開創的。用祭天之禮祭孔,才是真正的祭祀。”

嚴嵩緩緩起身,走到榻前坐下,閉目沉思。

羅龍文繼續道。

“皇上公開駁斥閣老獻詩,明顯是站在楊帆的秦法一邊。如今讓裕王去曲阜祭孔,不過是怕天下人說朱家不尊聖人之道。我們若搶在天壇祭孔...”

“一箭雙鵰!”

“正是。”

羅龍文點頭。

“一來可借皇家祭天之地,抬孔子牌位,讓百官和讀書人自發前來,以此宣告朱家不敬聖人、已失天命;二來可藉助天意,壓過裕王。”

嚴嵩睜開眼,嘴角微微上揚。

“好,甚好。”

他看向嚴世蕃和羅龍文。

“此事就交由你二人張羅。要快,不必聲張,讓群臣和書院學子屆時自行前往。”

嚴世蕃躬身。

“兒子明白。”

嚴嵩又補充道。

“多找袁煒、郭樸這些老臣出主意。

他們的話,讀書人愛聽。”

嚴世蕃直起身,獨眼中帶著狠厲。

“羅龍文、趙文華,你二人親自去聯絡郭樸、袁煒。其他人聽你們排程。此事若有閃失...”

他冷笑一聲。

“咱們都得進詔獄喝茶。”

趙文華腿一軟,差點跪下。

“下官...下官一定辦妥!”

當夜,鎮海衛。

楊帆猛然從夢中驚醒,冷汗浸透了裡衣。窗外,海浪拍岸的聲音隱約可聞。

他翻身下床,在房中來回踱步。一種莫名的不安纏繞心頭,與當年華亭之戰前夕的感覺如出一轍。

“不對...一定有什麼不對...”

楊帆喃喃自語。

他推開窗戶,夜風帶著鹹腥味撲面而來。遠處海面上,幾點漁火飄颻。

楊帆眉頭緊鎖。

嘉靖帝的性格他太瞭解了——過於保守,講究後發制人。

可這次,皇上恐怕低估了嚴嵩,更低估了天下人對孔孟的尊崇。

“孔孟是王道,理學是聖道...”

楊帆苦笑。

“可如今誰還分得清?”

他轉身披上外衣,迅速收拾行裝。一刻鐘後,一匹快馬衝出鎮海衛,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次日午後,杭州城。

楊帆風塵僕僕地站在萬松書院門前,抬頭望著匾額上“萬松書院”四個大字,長舒一口氣。

“楊兄!”

李贄和呂坤早已等候多時,見他到來,連忙迎上。

李贄壓低聲音。

“出什麼事了?你信中說得不清不楚...”

楊帆搖搖頭。

“進去說。”

三人穿過迴廊,遠遠便聽見一陣笑聲。

轉過假山,眼前豁然開朗——數百名士子和百姓席地而坐,中間一位青衫文士正在講學,不時引得眾人鬨笑。

呂坤感嘆。

“何心隱果然名不虛傳。若儒學都如他這般,呂某哪還會有什麼偏見?”

李贄也點頭。

“這才是直追堯舜大道的真心、真儒啊。”

楊帆原本緊繃的神經稍稍放鬆。

他示意二人稍等,自己找了個角落坐下。

何心隱正在講一個笑話。

“...那縣官問犯人。

'你可知罪?'犯人答。

'小的知罪,小的不該偷牛。'縣官大怒。

'胡說!本官問的是上月東街米鋪失竊一案!'“

眾人鬨堂大笑。笑聲中,楊帆環顧四周,看到一張張專注而愉悅的面孔。

有白髮蒼蒼的老者,有稚氣未脫的孩童,更多的是青衫方巾的讀書人。

半年來,何心隱在萬松書院講授堯舜心學,聲名遠播。

加之新蒙學教材推廣,這種直白簡單的學說很快在民間蔚然成風,與楊帆的變法相輔相成,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心。

“人心向背...”

楊帆暗自思忖。

“若能再有三五年...”

但他知道,時間不等人。眼下正值新舊交替之際,稍有不慎便會前功盡棄。

嚴黨若借祭孔之名煽動士人,不僅變法可能夭折,就連朱家江山都可能動搖。

何心隱結束了講學,與眾人寒暄幾句後,朝楊帆這邊走來。

楊帆一路上思索著嚴家若祭孔將面臨的兩個問題。

“地點和身份...”

他低聲自語,眉頭緊鎖。

嚴嵩父子若真要祭孔,京師孔廟、曲阜都是皇家禁地,他們斷不敢明目張膽前往。

那麼,書院或天地壇就成了最可能的選擇。

更棘手的是,嚴嵩已告病在家,無法以首輔身份主持,只能私下串聯,裝作“自發而成”的民間祭祀。

想到這裡,楊帆的嘴角浮現出冷笑。

這種掩耳盜鈴的把戲,騙得過旁人,卻騙不過他。

“楊大人,何事如此出神?”

一個清朗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楊帆抬頭,見何心隱含笑立於門前,一襲青衫,儒雅中透著幾分超然。

“何先生來得正好。”

楊帆起身相迎,開門見山道。

“嚴嵩獻詩之事,想必先生已有所耳聞?”

何心隱神色一凜,緩步入內。

“近日杭州城內確有傳言,說京城戒嚴,皇上背棄聖人之制...”

他頓了頓,眼中帶著銳利。

“看來,出事了?”

楊帆點頭,示意何心隱落座。

“本朝以堯舜大道立國,自當包容諸子百家。皇上清修僅是個人喜好,與立國之道何干?”

他壓低聲音。

“嚴嵩很可能要借祭孔之名,行擠兌皇上之實。”

“將皇上抹黑成不尊聖王之道的術士?”

何心隱眉頭緊蹙。

“正是。”

楊帆眼中帶著鋒芒。

“更棘手的是,皇上已命裕王八月二十七赴曲阜祭孔。嚴嵩多半會搶在前頭,先發制人。”

何心隱沉吟片刻。

“楊大人有何打算?”

“我也要祭孔。”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