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撿到了我的手機

第64章 國朝當與士大夫共天下!

十二月的金陵城寒風瑟瑟,然而此刻的都察院中卻熱火朝天。

一名御史舉著一封奏疏,滿臉憤怒的說道:“諸位,河南道監察御史送來奏疏,上面寫明燕王在賑災之時,放任災民擅搶民財,此舉簡直無法無天,人神共怒!”

朱元璋改御史臺為都察院後,於浙江、河南、山東等十二道設定監察御史,這封奏疏正是河南道的監察御史送來的,上面列舉了朱棣賑災時的所作所為。

“燕王這是想要作什麼,如此枉顧朝綱的行為,必須要制止,豈不敗壞朝廷名聲?”又一名御史站了出來,厲聲喝道。

“馮大人說得不錯,我等身為御史,必須要上奏彈劾燕王!”

“燕王此舉簡直是掘了我大明王朝的根!”

……

無數御史群情激憤的說道,本來他們以為朱元璋只撥給朱棣五十萬石糧食賑濟災民,是為了拿他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眾人心中還想著陛下真狠呀!

原來陛下在這裡等著他們呢,如此一來,災民的確得到了救濟,但是士紳們可就損失慘重了。

這些群情激憤的御史背後哪一個沒有龐大計程車紳家族,若是此次縱容燕王,日後再有賑災,其他人爭相效仿,那他們這些士紳豈不是要割肉了?

這種苗頭,必須制止才行!

“燕王殿下可從未縱容劫掠,再說那些百姓只在富戶門口聚眾乞討,從未有過登門掠奪之舉,這般行徑本就不違律法,何來‘無法無天’之說?”

“難不成……災民們無糧裹腹,前去富戶家門口乞討也犯法嗎?”

“或者你讓朝廷眼睜睜的看著災民餓死嗎?爾等聖賢書都讀到哪裡去了!”

除了這些不懷好意的御史外,也有一部分年輕的御史,站了出來,說了公道話。

“哼!這是乞討嗎,那分明就是威脅,燕王殿下縱容災民恐嚇威脅良民,本就敗壞朝廷聲譽!”

………………

眾御史當即爭吵了起來,孰是孰非,誰人誰鬼,實在難以分辨。

一時之間,大家都爭執不下,最終眾人齊齊扭頭,看向坐在上首的李原名、詹徽等八位都御史。

今年,朱元璋對御史機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制,將御史臺改為都察院,但並未設定主官,只以李原名、詹徽等八人作為都御史,統管都察院事宜,因此,這八人便是如今都察院的老大。

此刻,眾御史看向八人,顯然在等待著他們的抉擇。

八人互望一眼,詹徽率先發言道:“監察百官乃是我都察院之職,燕王在北方賑災,既已造成民亂民怨,我等自得秉公處理,據實上奏。”

顯然,他是贊同彈劾朱棣的。

朱棣此次賑災完全是從士紳身上扣取利益,國朝當與士大夫共天下,怎能犧牲士大夫的利益,去拯救那些泥腿子呢!

“詹公所言極是,燕王賑災不力,引起民憤,我等身為御史自當彈劾!”李原名也跟著說道。

“本官附議!”

“本官也附議!”

……

隨即,剩下六人也跟著點頭同意了下來。

“既然如此,那明日朝會,我等便便一同上奏,共同彈劾燕王,定要為受災百姓討個公道!”

詹徽出言拍板道,眾御史連連頷首,即使有人不願意,但在大勢面前,他們也沒有辦法。

…………

散值時分,眾御史褪去官袍,換上常服離開都察院。

諸多車馬駛出院衙,便朝著四面八方而去。

然而卻無人留意,其中一輛馬車在城中繞了幾圈後,竟駛向城東一處佔地頗廣、氣派巍峨的豪闊府邸。

韓國公府!

韓國公李善長,開國六公之首,淮西勳貴的老大,其地位更甚至高過武神徐達,只是後來因和朱元璋的政治方向不和,李善長漸漸退出朝堂,養老致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