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都張貼布告了,還能有假?”
……
鹽商可憑藉寶鈔兌換鹽引,這與普通百姓無關,可官肆卻是誰都能去。
不得不說,京城是寶鈔留存最多之地,幾乎家家戶戶都存有寶鈔,以往,百姓拿著寶鈔根本不敢花銷,畢竟這玩意很多店鋪都不收,就算收也是打折的,百姓只能無奈的看著它一天天的貶值。
如今竟然能夠以足值面額兌換商貨,百姓豈能不激動?一個個都高呼著陛下萬歲。
然後開始爭相打探,這新開的官肆在哪裡?
可還沒待他們打聽到具體位置,卻發現大街上又多了許多收寶鈔的攤位。
“收寶鈔了,原價收購,要多少有多少!”
聽著這些攤位上,攤販們的呼號,百姓頓時大吃一驚。
要知道當下寶鈔的市場價值,不過其面值八成左右,這還是前陣子經那些投機商熱炒才漲上來的價格,如今竟然有人要原價收購,還是要多少有多少,這瘋了吧?
隨即經過打探,百姓們才知道內情,原來這些收寶鈔的攤位都是鹽商的。
鹽商以寶鈔就能夠兌換鹽引,販鹽的利潤,即使他們這些沒經過商的百姓也都知道,怪不得會足額收寶鈔呢!寶鈔損失的那點錢,還不夠販鹽所掙利潤的九牛一毛!
這一下子,百姓們又陷入糾結了。
當下情況,拿著寶鈔到官肆裡能換購商貨,直接賣給鹽商也能抵換銀錢,這兩相抉擇,該如何決斷?
稍一猶豫,大多數人還是選擇後者。
“你傻啊,官肆裡的東西是好是壞,是新是舊,誰能猜得準?朝廷還能放這大便宜給咱老百姓白撿?”
“還是將寶鈔賣給鹽商,換了真金白銀拿在手裡踏實!”
百姓們本就害怕和官府打交道,在他們眼裡,官府慣是會巧立名目搜刮百姓的,是以對官肆的貨物,大多數人秉持消極看法,認為那裡賣的多半是殘次品。
至於鹽商嘛,其在百姓心中的形象當然也不會太好,可畢竟現金交易,拿了寶鈔立馬就能換真金白銀,這可做不得假。
於是乎,近來金陵城裡興起一股換鈔熱,市面上近半寶鈔,都漸漸流入鹽商之手。
……
金陵大街上,一間筆硯鋪子內,朱標隨手挑了方硯臺,問道:“掌櫃,這硯臺什麼價?”
“承惠,二兩三錢銀子,公子你是用寶鈔還是用現銀結賬?”掌櫃的當即說道。
“寶鈔,能足額嗎?”朱標說著從懷裡拿出一張三兩銀子的寶鈔,說道。
看到寶鈔,掌櫃的臉色又燦爛了幾分,連忙說道:“足額,當然足額,寶鈔面值是多少,就是多少!”
“可以!”說著,朱標將寶鈔拍在了櫃檯上,隨即掌櫃的隨即從抽屜裡找了七錢銀子遞給了朱標。
看到這銀子,朱標頓時皺眉道:“怎麼是銀錢,沒有寶鈔嗎?”
“沒了,我這裡沒有寶鈔,還請公子見諒!”掌櫃的連忙說道。
“行吧!”朱標也不在意,拿回銀子,和朱元璋一起走了出來。
走到一處人少的地方,朱標很是激動的說道:“父皇,你看到了吧!如今各處商鋪都不拒絕寶鈔,而且都是按照原價收取,這寶鈔幣值算是徹底穩定了。”
“標兒,你還是想得太過於樂觀了,現在這些商鋪不拒絕寶鈔,那只是因為鹽商下場,這些鹽商需要用寶鈔來購買鹽引,從而導致寶鈔幣值爆漲。
我聽說鹽商們為了爭搶寶鈔,已經將價格提高了面額的一成,所以你剛才問那掌櫃的怎麼不用寶鈔找給你,他才會假裝沒有,但是等到三個月後,鹽商下場,到時候,你再用寶鈔結賬,想來就會是另外一副光景了!”
朱元璋將事情看得很是通透,寶鈔之事雖然一直是朱標在辦理,但事關朝廷財政,他也一直關注著,自然也明白怎麼回事。
“可無論如何,經過此事,如今百姓對寶鈔的接受程度大大提升了不少,我相信,即使三個月後,鹽商退場,寶鈔也不會貶值得太厲害。”朱標卻有自己的看法道。
“你這話倒是說得不錯!”朱元璋點了點頭,隨即問起了另外一件事道:“官肆那邊情況如何了?”
“雖然也有百姓前往官肆換買,但是比起這街市上搶購寶鈔的盛況,官肆那邊還是稍顯冷清。”朱標皺眉說道。
“無妨!百姓們本身就害怕與官府打交道,如今有鹽商哄搶,寶鈔的價格更是高於面值一成,百姓自然不會前往官肆兌換,官肆生意冷清也屬正常的。”朱元璋無所謂的說道。
“父皇所言極是,想來三個月後,鹽商離場,官肆那邊會更熱鬧些!”朱標點了點頭,顯然也贊同朱元璋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