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朱元璋的大力督促,朝廷以最快速度將政令印發邸報,通傳了下去。
寶鈔關係著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這件事在金陵城中迅速傳播,很快就成為了百姓茶餘飯後的熱議話題。
而這訊息剛一發酵開來,立馬攪動市場波動。
最先聞風而動的,是那些投機商販們,他們預感寶鈔價值回升,便在市面上大肆收購,短時間內竟將寶鈔價格給炒了上來。
“夏稅尚未開始,寶鈔價格竟從原先的六成,漲至七成多了,全靠這些投機商販們爭相哄搶,令寶鈔需求大增!”
武英殿裡,朱標談起京中寶鈔之事,滿臉興奮喜悅。
朱元璋也笑著點頭:“朝廷政令表明了積極態度,百姓們自然對寶鈔信心大增,如今寶鈔止跌,可不是這些投機商販們的功勞。”
“父皇所言極是,那接下來該怎麼做?”朱標也是看出來,這寶鈔價格上漲只是暫時的,若是朝廷沒有政策繼續跟進,恐怕過不了多久,寶鈔又會恢復原樣。
“放心,明日朝會,我會提出用寶鈔兌換鹽引和官倉貨物之事!”
聞言,朱標點了點頭,眼中激動不已,寶鈔之事是他一手操辦的,如今快要實施,他怎麼能不激動!
翌日早朝,朱元璋再次宣佈了新的政令。
允許鹽商以寶鈔直接購買鹽引,期限為三個月,同時,百姓也可以攜帶寶鈔,去太子在金陵內開設的官肆,兌換物資,包括布匹、糧食、食鹽、茶葉、鐵器等生活用品等,沒有期限,隨時可以去兌換。
這一下子,不僅僅是文臣,連帶武將也都炸了。
“陛下三思,鹽稅乃我國朝重稅,您以寶鈔兌換鹽引,豈不將鹽稅白白拱手相讓?”
“陛下,寶鈔本不值錢,形同廢紙,若鹽稅全收來一堆廢紙,朝廷如何支撐得住?”
“請陛下收回此令!”
……
文臣們的反對,大多因寶鈔價值不及銀錢,導致財稅受損,畢竟鹽稅在大明的賦稅所佔比例並不低。
而武將們則因允許糧商用寶鈔兌換鹽引,會使得邊關糧草短缺,大嘆不滿。
“陛下,您糊塗啊,邊關糧草還指著那些鹽商們押運,您將鹽引下發出去,咱還拿什麼約束那些鹽商替咱運糧?”
“是呀!陛下,如今北元依舊是虎視眈眈,邊關缺糧,那可是要出大事的啊!”
……
吵嚷聲中,朱元璋倒是悠閒鎮定,他只微微抬頭,壓手止住沸騰怨意,慢慢解釋道:“諸卿不必擔憂,自去歲起,太子已在各鹽場實行新式製鹽法,囤積了大量食鹽,如今各鹽場早有充足食鹽兌換寶鈔,絕不會影響鹽政。”
這話一出,眾臣才想起了之前各大鹽場前來報告,太子實行新的製鹽之法,使得鹽場效率大增,原本他們還覺得沒什麼,沒想到陛下竟然早有謀劃,在這裡等著呢!
“至於邊關糧草,咱也早已提前部署,給邊關備足了軍需,況且這新政只施行三個月,朝廷也會留下部分鹽引,以供開中之用,咱能保證,這鹽引新政不會影響邊關軍需!”
這一下子,文武百官都沒話可說了。
敢情陛下打去年開始,就已在籌謀此事了。
新式製鹽法、邊關糧草、金陵官肆這些這些,這裡哪一件事不都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陛下為了穩定寶鈔幣值,用心良苦,可憐自己等人居然渾然不知此事。
想到這裡,朝臣們感慨不已。
可在感慨之餘,便是憤怒。
這麼大的事,你父子倆竟不與朝堂商量,私相決定了?
若只是決策倒也罷了,你倆不光定下主意,更暗下聯絡鹽場、官肆,將這麼大的事偷偷給辦齊整了?
照這態勢看,這朝堂不需要咱們這些朝臣了,只你父子倆帶一群家僕手下便也夠了!
想到這裡,眾朝臣心裡忍不住有種強大的挫敗感!
雖然他們也都知道,自胡惟庸被殺、丞相制被廢除後,這樣的局面會出現,但如今看來,這種事恐怕會越發頻繁!
不過陛下做了這麼多籌謀,當真能恢復寶鈔的價格嗎?眾臣很是懷疑!
而隨著第二條政令的發出,整個京城百姓再次轟動了起來。
“聽說了沒,朝廷在京城開了近百家官肆,說是憑著手裡的寶鈔,就能以足值面額直接去換購商貨。”
“真的假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