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結束,這場元旦朝會遂已結束,然而,對於那些近臣勳貴們而言,今日這場新年盛會遠未結束。
每年過年,朱元璋都要設宴,和那些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們一起過年。
最開始這宴會規模不大,也就徐達、湯和、李善長等親信哥們參與,隨著大明朝建立,朱天子要籠絡的朝臣越來越多,這宴會規模也越發壯大。
饒是如此,參加元旦朝會的大多數朝臣都沒機會參與,是以能在忙碌一天後參與這場晚宴,可算是極有殊榮。
夜幕降臨,奉天殿裡張燈結綵,喜意盈盈。
大殿內早已布好座席桌案,正上首乃朱元璋,下首左右分列徐達、李善長,再往後是湯和等勳貴,依身份地位依次排開。
因為是新年慶筵,今日不講太多規矩,朱元璋早早入席,等著老兄弟們依次進場拜賀。
眾勳貴們一進大殿,先是走到上首與天子拜完新春賀詞,隨即與周遭兄弟打過照面,再各自入席。
待到賓客到齊,這宴會便要拉開序幕。
依照慣例,今日這場筵席定是珍饈美酒,吃喝盡興。
勳貴們白日忙活一天,這會兒空著肚皮,早期待著開席。
“上筵,開席!”
隨著朱天子一聲招呼,前來侍奉的光祿寺卿高聲吆喝,宴會正式拉開序幕。
殿內安靜下來,盛裝打扮的宮人魚貫而入,將一盤盤金漆餐盤送了進來。
隔了老遠,看到那碩大餐盤,不少人肚裡的饞蟲已叫了起來,卻是不知今年這新春宴,能吃到啥美味佳餚。
不待宮人走近,他們似已品嗅到盤中菜餚發出的陣陣香氣,不由嘖嘖流出口水。
正自期待間,餐盤被送到桌前,眾人定睛一看,卻是大失所望。
這第一道被送上來的,竟是盤毫無油水的青炒時崧。
那綠白相間的崧菜看上去倒新鮮,可聞起來寡淡無味,著實叫人失望。
在場大多都是武將,平日大酒大肉吃慣了,哪看得上這等青菜,當即便有人皺起眉頭,好奇朝上首瞟了一眼。
朱元璋倒是神情淡定,此刻正笑著朝眾人招手示意,邀大家品嚐佳餚。
群臣暗想這許是開胃小菜,接下來自有硬菜奉上。
果真,立馬又有宮人托盤而入,看那餐盤又深又大,想來所盛絕非青菜。
期待目光中,餐盤被擺在桌上,裡面果真不再是簡單的青菜,而是一盆……
菜葉豆腐湯?
眾人傻眼,這好端端的新年筵席,咋一個勁地上素菜呢?
好在接下來仍有菜餚上桌,眾人懷著期待,緊盯送上來的餐盤。
可出乎他們預料,這端上來的菜,一盤接著一盤全是綠油油一片,一看就沒有胃口。
待到所有菜上齊,滿桌青綠,眾人的臉也隨著變綠。
咋了?咱大明國庫再不充裕,也不至於這般節省吧?
這滿桌筵席,竟見不到一盤葷腥……這叫人咋下筷子嘛!
咱又不是兔子,光吃這綠了巴唧的東西,能管飽麼?
“上位這是咋了,今日成心刁難咱呢?”
“該不會……還怨著鳳陽的事呢?”
“咱哥幾個今日表現,不還可以嘛!今日校場上咱帶的那些兵將,個頂個的威風,可給咱大明爭足了臉面……”
“累了小半月,到了就給咱吃這些?”
眾臣心下不滿,當即低聲抱怨起來,雖說當著天子的面,他們不敢大聲喧嚷,可這麼多人一起抱怨,大殿裡仍是嗡聲一片。
坐在上首的朱元璋顯然能聽見這抱怨聲,可此刻仍面不改色,笑著朝眾人招呼:“咋了,大家怎麼不動筷子?是不是這菜……不合大家口味?”
眾朝臣明面不敢反駁,卻各自面帶苦笑,訕訕不語。
朱元璋卻仿若渾然不覺,起身端起餐盤,竟朝眾人介紹起來:“這道清炒時崧選材自咱家鄉鳳陽,是從咱老家地裡頭現挖出來的,想當年,咱在家鄉田間耕種時,最常與這菜打交道了,那時候,一年到頭就盼著收穫時節,能不必再去田間挖野菜,吃上一口自家耕種的新鮮青菜……”
他將那青菜朝眾人逐一展示,而後又將之放下,端起第二盤菜:“這道素炒韭菜,也是咱的老朋友了,這韭菜最是耐寒耐旱,極易生長,咱當年打天下時,尋不到旁的菜蔬,倒是隨處可見這韭菜生得旺盛,是以常以此充飢,大家當還記得,當年打陳友諒時戰況慘烈,咱兄弟幾個分食一盤韭菜,靠此熬過飢餓……”
“至於這第三道菜……”
將一道道青菜細作介紹,朱元璋所說所論,卻全是昔日崢嶸歲月。
在場朝臣聽得默不作聲,心下卻已有意動:陛下這頓宴席,怕是來者不善。
上首朱元璋仍在動情回憶,此刻他已端了碗菜葉豆腐湯,滿眼深情地凝望著:“這碗湯名為珍珠翡翠白玉湯,當初還曾救了咱一命哩!”
環視眾臣一圈,他又深嘆口氣,追憶道:“咱少年時父母早死,無奈出家當了和尚,常靠化緣乞討填飽肚子。那時兵荒馬亂,常常好幾天都討不到口飯吃,有回咱一連三天沒吃飯,餓昏在街上,差點一命嗚呼,幸得一老嫗搭救,賜下這碗珍珠翡翠白玉湯……”
“當時那碗湯,正如咱手中這碗,同樣的菜色,同樣的熱氣騰騰……原本咱當時又冷又餓,就差一命嗚呼,好在這一碗熱湯下肚,頓時渾身來了氣力。”
說著,他將碗遞至嘴邊,仔細喝了一口,極是享受般細細品味著:“仍是這般美味清甜,仍是這般滑膩潤口,一口下肚便叫人留戀回味……”
將湯嚥下,朱元璋已是兩眼通紅,他將湯碗朝眾人一揚,高聲道:“便靠著這碗湯水,咱才沒有餓死,若無此湯,哪有後來推翻大元,哪有如今的煌煌大明?”
情至深處,朱元璋語聲嗚咽,淚不自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