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撿到了我的手機

第97章 該收網了!

濟南,背靠泰山、北臨黃河,是連通南北、橫貫東西的交通樞紐,也是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自洪武九年,朱元璋將其設為山東首府後,此地就成了齊魯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

此番領了試點新政的重任,朱棡便在濟南城安了家,設了個臨時衙門。

行轅太小,不便他施展開來,統管全省政務,新建個衙門又太拖沓……於是乎,朱棡便將主意打到本地衙司上。

承宣布政使司衙門、都指揮使司衙門、提刑按察使司衙門,還有濟南本地的知府衙門……在這幾個衙門中選來選去,朱棡最終還是選擇了統管山東軍事的都指揮使司衙門。

之所以選擇都司,倒並非從政務考量,實在這都司的老大,山東都指揮使平安,乃是自家人。

平安,小字保兒,本是濟寧衛指揮僉事平定之子,其父平定早年便跟著朱元璋打天下,後來在跟隨常遇春攻克元大都時戰死,在那之後,朱元璋便將平安收作義子,悉心栽培。

山東乃戰略要地,既能北援幽州,又能支援遼西走廊,防備遼東的納哈出,這樣一個戰略要地的軍事權,自然得掌握在信得過的人之手,因此,朱元璋將平安派到山東,擔當都指揮使一職。

朱棡和平安本就相識,可說是打小一起長大,若在山東本地挑一個得力助手,自然會選平安,也正因如此,他將行轅搬去都司衙門,平日在這裡辦公。

此刻,都司衙門後堂,朱棡正撲在案前,處理各地發來的奏報。

推行攤丁入畝,最重要的是重新核算稅賦,而這一切都要仰仗朝廷對各地田畝的統核籌算。

以往各地田畝數目多有虛報,常有隱田窩匿,因此,朱元璋下了死命令,要先清丈田地,查清楚各家各戶田產總額,再行攤丁入畝之政。

但清丈田地談何容易,朱棡剛將任務釋出下去,立馬就收到一堆訴苦奏報。

“地方縣衙人手不足,難以核查田地數額,還望晉王殿下調撥人手。”

“百姓對清丈田畝牴觸頗大,怕難以完成上差任務,還望晉王殿下提點幫扶。”

“縣內地勢複雜,村落繁多,民間對新政物議頗多……”

幾乎每個府縣,都有各自難題。

朱棡被煩得一個頭兩個大,不厭其煩。

好在,朱元璋對此事格外重視,對他朱棡也算大力支援,早早地派了不少戶部吏員過來,助陣幫扶,朱棡當下要做的,便是根據各府縣的實際情況,安排合適人手前去主持清丈田畝事宜。

正自手忙腳亂,堂外傳來呼喝聲:“殿下,殿下!”

只見一個壯年男子從堂外走來的,正是山東都指揮使平安。

一見平安,朱棡可算是尋著救兵了,忙招手呼喚道:“保兒來了,本王這一堆麻煩事,你快替本王參詳!”

平安雖是個武將,但畢竟在山東待了多年,料理本地事務更有優勢,但此刻平安卻無心顧及他的要求,三兩步走上來,一臉急切道:“殿下,不好了,出亂子了!”

“什麼亂子?”朱棡眉頭一揚,問道。

“各地衛所傳來急報,近日來,山東各州府縣民心動盪,各地百姓對咱們的稅改新政極為牴觸,不少鄉民抱起團來,阻撓官衙清丈田畝,更甚至有些宗族村落已放出話來,但凡官府進村,便要將之趕出去!”

說到最後,平安忍不住攤著手抱怨起來道:“這些百姓真是不識好歹,這攤丁入畝本來是減輕他們的負擔,結果居然還如此牴觸?”

“哼,這還用說,百姓愚昧,定是有人背後挑撥他們,試圖激起民亂,阻撓攤丁入畝之政。”朱棡卻冷笑一聲道。

“咦,殿下你早知道此事了?”見朱棡這毫不驚奇的模樣,平安當即一驚,連忙說道。

朱棡笑著點頭,指著桌上那一攤奏報道:“各地府縣早有奏報,說是百姓不願清丈田畝,咱也覺得好奇,便派了錦衣衛出去暗查。”

沒料想朱棡竟早已密查此事,平安大是欣奇,趕忙湊上去:“那錦衣衛可查出什麼?”

朱棡冷笑一聲:“這些事情可能與白蓮教妖人有關!”

“什麼?先前孔家之事後,下官已吩咐各衛所嚴加清查白蓮教妖人,當下各地對白蓮教防範森嚴,他們怎麼還敢出來作亂?”平安大驚,道。

“本王也想知道,他們哪裡來的底氣,膽敢攛掇百姓?”朱棡回了座位,悠悠然落座道,看他這悠閒架勢,顯然並不打算立即動手,而是想著趁機釣魚。

然而事關國朝大計,平安也不敢怠慢,當即問道:“那下官是否要派人嚴加防範?”

“不……”朱棡搖搖頭,道:“你讓各衛所明面上放鬆警惕,暗地裡嚴陣以待,對方尚未出手,咱們若過早動作,怕會打草驚蛇,這一回,本王要將山東的白蓮妖人一網打盡!”

說話間,他將右手一攏,握拳緊捏。

……

大明地方軍政分離,政務多是各府縣衙門負責,而軍政要務多歸衛所掌管。

通常,縣裡出了亂子,多是縣衙前去平撫,但縣衙兵力有限,常有力所不逮的情況,這種時候,就該衛所出馬了。

眼下,各地民怨沸騰,對朝廷清丈田畝的政策極為牴觸,隱有造反生亂之勢,按說衛所也該派出人手,幫忙平抑民亂,可朱棡給平安下了指令,各地衛所按兵不動,這於無形中,也助漲了民亂滋生。

各地風波不斷,不時傳出有百姓阻撓官衙,甚至有些村落百姓抱起團來,和官府對著幹。

那田間地裡的鋤頭鐵鍬,哪一件掏出來,不比衙役的水火棍管用?

歷來皇權不下鄉,對這些百姓的抵抗,各地衙門束手無策。

他們倒是費了不少唇舌解釋,說這新政於百姓有益無害,可百姓哪會聽他們的?

“大家都說了,這清丈田地是為了向咱們徵取重稅,朝廷這又是要搜刮盤剝咱們!”

“連無生老母都發下教旨,說這稅改勞民傷財,屬實苛政弊政!”

“就是,朝廷怎麼可能做好事,給咱們泥腿子減免稅賦,肯定是騙人的!”

…………

白蓮教在山東流傳頗廣,信眾頗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