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先讓他們到基層去工作一番,這個主意倒是不錯!”朱元璋聞言,卻是兩眼一亮道,他暫停科舉其一的緣由就是這些科舉考上來計程車子大多都只會讀死書,若是讓他們先去基層磨練一下,說不定會有所改觀呢!
話音剛落,朱辰卻已翻起白眼道:“那你不得被那些讀書人罵死?”
古代讀書人地位超然,心氣自也非比常人,加之科舉高中也的確算是鳳毛麟角,這些人多半不願下放基層的,更關鍵的是,千百年來,科舉取仕向來是擇人才當官,可沒聽說中了科舉反而被派到基層當刀筆吏的。
這落差太大,人家鐵定要罵孃的。
若非有極大魄力,尋常皇帝可不敢幹這種事。
偏生,朱元璋就是個極有魄力的天子,他當即冷冷的說道:“韓非子有云,宰相發於州郡,猛將起於卒伍,若是他們不知道底層百姓疾苦,又如何能施政救民?”
“這話也有道理,基層工作的確更能鍛鍊能力,先將這些高中計程車子派去地方錘鍊兩年,然後再可根據他們的表現則優而升,這樣也不至於他們到了高位,做出何不食肉糜之事。”朱辰聽後也點了點頭,算是同意朱元璋的話。
“你也覺得咱這想法不錯吧!哈哈哈!”朱元璋很是得意。
隨即朱辰繼續道:“老祖宗,你既然想要改革科舉,那就乾脆一改到底!”
“哦!怎麼說?”
“大明的政務可不只是研究那些儒家經典,更多是處理經濟、軍事等實踐工作,而孔孟之道對這些工作幫助不大,反倒是算學、律法等所謂‘偏門’,對處理政事幫助更大,所以您可以仿效大唐,在明經一科外,再開設明算、明學、明法等多類學科,分科取士。
如此,也就不怕這些考上來士子都是寫只會孔孟之道的書呆子了,那些會算數、懂律法的人才,實踐能力比那隻會之乎者也的儒家學子強得多。”朱辰建議道。
“哦,你這話倒是不錯,之前戶部就屢屢因算學出差錯影響稅務核察,若是有專門學習算學計程車子,就不會出這麼多的錯誤了。”朱元璋細一思慮,緩緩點頭道。
“而且進行分科取士,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好處!”
“什麼?”朱元璋好奇的問道。
“阻止結黨營私!”
當初朱元璋暫停科舉的又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考上科舉計程車子會不由自主的站在一起,畢竟大家同是士紳階級,所讀的經義,所追求的大道,又都是孔孟之道。
寒窗多年下來,這些人早已成了志同道合的盟友,和朝中那些儒家官仕們也深有契連,這些人入朝,順理成章地抱成一團,形成朋黨,這是朱元璋最不願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