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撿到了我的手機

第45章 朱元璋舌戰群臣

劉仲質一出面,就給儒學定了個高格調,將之拉到國朝根本的地位,朱元璋卻不駁斥,反而靠一句反問,將儒學和科舉之間的聯絡切斷。

這話問出來,在場儒生倒不好再駁了。

所有人心知肚明,儒家能有如此地位,靠的就是科舉。

可這種話,能擺到檯面上說嗎?

讀書人心中,儒家有此地位是因為它是世間至理,是世人追求的無尚大道,可不僅僅只靠科舉。

“儒學固然是國之基石,然則天下安寧並非只靠一道,當下大明初定,百廢待興,更需要各類人才經邦安國,興水利、理農桑、計稅賦,這些政務需要更多人才,咱不拘一格,只為大明江山永固,豈能只靠儒家一脈?”

朱元璋依舊將話題拉回到民生社稷,落實到各項政務上,先是一番宏論給分科取士找足理由,而後又看向劉仲質,駁斥道:“你劉尚書該算是通曉儒學了,可讓你去戶部核計稅賦、統算國庫,你能算得明白嗎?”

這實打實的問題一丟擲來,劉仲質當場便傻眼了,他當然不能點頭答應,否則朱元璋真拿幾本賬簿出來,他當場便要抓瞎。

朱元璋再次冷哼一聲道:“既然你算不明白,咱便招募有才之士替咱算賬,這樣也有毛病?”

簡單幾問,劉仲質已啞口無言,只能灰溜溜退了下去。

但他一人退下,立馬又有人接上。

“陛下,老臣有話說!”此刻站出來的,是翰林學士宋訥,這位曾在國子學治學多年,也算是儒壇宿老。

“宋卿又有何言?”

宋訥一站出來,便直言反駁道:“陛下,儒學乃治學根本,修習聖人之道,方能明事理、通人倫,方能心懷天下、以寬仁之心輔佐陛下,今陛下分科取士,看似廣納賢才,實則令天下學子偏離正統,忘了為官入仕的初心,試問不通事理人倫之人,固然能辦好差事,可他心中不存百姓、不敬君恩,焉能做個好官?”

儒家所謂“忠君愛民”,可是個好口號,非但為歷代君主所喜,更被這些儒生們拿來給自己貼金。

他這話意思很明顯,不尊他儒家為尊,便沒有忠君愛民之心了。

朱元璋最聽不得這話,當即冷笑道:“當初附庸胡黨之中,也有不少儒家翹楚,他們聆聽聖人之訓,怎就沒記住忠君愛民?”

“這……”宋訥一時之間僵住了。

朱元璋繼續道:“聖人之學固然引人向善,可這世間善人也並非盡出儒學一門,難道那些沒讀過書的人,就當真不能為我大明盡忠?照這說法,咱朝堂上不少武將,都不配為我大明效忠了?”

這話一出,這群武勳當即站了出來,連表忠心道:“臣等、末將等願為大明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原本這爭論只在天子和文臣之間,宋訥把持道德高地,非得將忠君愛民和儒家劃上等號。

朱元璋索性借他的話,反問起在場的武將來,如此一來,等於替儒家開罪了那些武勳們。

接著立馬便有武將站出來,喝問宋訥道:“宋大人這話什麼意思,咱就沒讀過幾天書,難道就帶不好兵、打不好仗,就不能為陛下效力盡忠了?”

這一下子,宋訥徹底慌了,原本還想替儒學爭取科舉,卻不想一時失言,竟平白豎敵,他趕忙擺手道:“臣並非此意,只是……只是……”

支支吾吾間,他再無言以對,只能垂首退了下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