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撿到了我的手機

第40章 內閣【新年快樂】

朱元璋的權力慾望太重,尤其在胡惟庸案後,絕不肯再容許輔政官員有染指大權的可能,因此,他在設計輔政制度時,特意制定了四個官職,並以“春夏秋冬”四季命名。

這“春夏秋冬”,可不只是個簡單稱呼,它是實打實的干係到此官職任職時限。

比如那“春官”,當真就只在春季擔班,到了夏天就自動退休,換“夏官”來上任,至於秋冬二季,自然便由“秋官”和“冬官”來上班。

更誇張的是,每個官職還並非只有一名官員擔當,就比如“春官”、“夏官”,實際上是由三名官員輪流上任。

也即是說,這輔政大臣,實際上是近十人輪流值班,每人以一旬,即十天為一個期限,當完這十天的輔政大臣,就得卸職等候下一輪上任。

如此繁瑣的制度,倒是杜絕了輔政官員權力過大的可能,但也導致處理政事的效率變得非常低。

試想,你才上任幹了十天,剛把近來朝政要事瞭解個通透,就要輪休了,哪有精力去安排政務,制定政策?即便制定出政策,那下一個繼任者也未必會延續你這政策行事。

是以,這四輔官制度延續性極差,大半政策都是虎頭蛇尾,壓根沒有執行力。

朱元璋自己埋下的禍根,最終只能自己承擔苦果,現下他這般勞累,實在咎由自取。

朱辰對自家老祖宗的權力慾望心知肚明,知道勸他再立個穩定輔佐官員毫無可能,好在,他還有其他借鑑方案,能在維持朱元璋那權力慾望的同時,找人分擔政務壓力。

“額!老祖宗,你何不學學你家老四,他當皇帝期間,開創一種全新的輔政制度,叫做內閣。”

朱辰的話叫朱元璋提起興趣來:“何為內閣?”

朱辰解釋道:“這所謂內閣,其實就是皇帝的私人顧問,為你提供決策參考,您可自行從朝堂中遴選數名德才兼備之士,授他們內閣學士之名,而這內閣學士可以不設品秩,也沒有具體職務,他們唯一的職責就是協助你處理政務。”

朱元璋聽得極為仔細,當聽到“自行遴選”、“沒有品秩”、“沒有具體職務”時,他登時兩眼放起光來。

作為一個政治屬性拉滿的人,他當然明白這些詞意味著什麼。

沒有職權品秩,這官員便幹不了實事,自然也難以形成對皇權的威脅。

“這內閣……倒是有點意思……只是……時日一久,這內閣怕是又會演變成新的丞相?”凝眸細細思索,朱元璋嘴裡喃喃道。

雖說沒有品秩,這內閣學士算不得真正的官員,可輔政大權在手,權力自然會朝他們匯聚。

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宰相府裡當差的下人都有莫大權力,更不用說這些協助皇帝料理政務的內閣學士們了。

聽了朱元璋的擔憂,朱辰也由衷感嘆,這老祖宗的政治嗅覺果真敏銳。

事實上,到了明朝中後期,內閣的權勢已遠遠超過丞相,尤其萬曆朝的張居正,堪稱是“攝皇帝”。

朱辰想了想,說道:“這個嘛!你可以讓太子去總領內閣嘛,這樣既能鍛鍊太子能力,又能避免內閣學士權力集中的問題,再說那內閣人數可以適當放寬,儘量將權力分散,只允他們獻策建言,不許他們染指實政……”

“這主意不錯!”朱元璋細細琢磨,隨即緩緩點頭。

對他而言,內閣制度繼承了“四輔官”的優點,即防止權力集中,又避免了延續性不足的弊端,同時,讓太子統領內閣,也規避了內閣大臣權力集中的麻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