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
今日這場朝會,意義重大。
昨日衍聖公孔希學已進宮面聖,想來他已向天子進諫。
衍聖公孔希學身份特殊,他的諫言,興許能起到作用,百官心下期待,不待朱元璋臨朝,已聚在殿中,議論開來。
“聖公既已當眾保證,斷不會食言,想必他已向陛下提了那惡政,卻不知陛下那邊,是做何回應?”
“陛下雖獨斷專行,卻也得顧忌衍聖公的影響吧?”
“說不準,今日他便要當堂宣佈,收回成命!”
交頭接耳聲中,朱元璋進入大殿,朝會旋即開始。
群臣山呼萬歲,而後便進入慣常的議政環節。
處理完政務,朱元璋便望向雲奇,隨即雲奇高呼:“宣衍聖公孔希學覲見!”
昨日私下面聖,今日臨朝公開面聖,這是彰顯皇家賢德的慣常流程,朝臣們司空見慣。
話音落下,孔希學一臉肅穆的大步走入殿中。
一看到他,朝臣們又激動起來:“聖公來了,不知他昨日可否上諫,又不知他今日殿上,會不會再提那惡政之事。”
眾人心下期待,卻沒留神那孔希學端肅的面容下,藏著些許尷尬。
接下來,便是慣常的朝拜流程,孔希學代表孔家向天子參拜,感念天子善待黎庶、教誨萬民,而朱元璋自也表達對孔子的崇敬敬仰,並向孔希學賞賜。
這些都是場面流程,並不稀奇,也未引人矚目。
在這繁縟流程走完,孔希學卻又站了出來,從袖中掏出一份奏表,遞了出去:“陛下,臣有表上奏!”
這一下,朝臣們的心被提了起來。
照說走完常規流程後,就沒他孔希學什麼事了,他這會兒跳出來上奏,自是議論旁的事。
有人如是猜想:這衍聖公,一定是要當堂上諫,痛斥惡政!
“呈上來吧!”朱元璋輕聲吩咐,雲奇小跑著接過奏章,遞迴到他手中。
朱元璋翻開奏章,隨意看了兩眼,又將那奏章遞迴給雲奇道:“讓胡相給念念吧!”從頭至尾,他都是面無表情,未讓朝臣們看出半分端倪。
隨即雲奇又將奏章傳至胡惟庸,胡惟庸展開,細細唸了起來:“臣嘗聞朝中出了空印大案,陛下為懲案犯,推出帶枷理政之策……”
第一句話念出,大殿中立即喧鬧起來
果如眾人猜測,這衍聖公的奏表,就是說的這惡政之事。
眾人心下期待,交頭接耳之際,又側目望向胡惟庸,期待接下來的內容。
誠如他們期待,胡惟庸又接著唸了下去:“臣以為,此舉甚……”
可剛唸到第二句,他卻突然頓住。
朝臣們好奇起來,胡相這是怎麼了?唸了一半,緣何停住?
好在,胡惟庸只頓了片刻,便又接著唸了下去:“臣以為,此舉甚善,帶枷理政之策,兼有三妙……”
“其一:懲惡罰兇,令犯案官員得以懲處……”
“其二……”
“其三……”
聽到這裡,朝臣們全都傻眼了。
敢情這奏表中寫的,並非是對天子的批貶,反而是對那帶枷理政的讚揚,更甚至,這奏中還列出諸般優點,對那惡政大加吹噓!
朝臣們大是詫異,緊接著便是好奇。
孔希學是吃錯藥了嗎,他前天不還當眾誇下海口,說要替讀書人討回公道,怎麼今日,反做了天子門下走狗?
一時間猜想不透,朝臣們迷茫失望,個個臉色慘白,便連那胡惟庸也是一臉尷尬,一封奏表讀得磕磕絆絆,死氣沉沉。
若問在場誰的氣色最好,無疑便是朱元璋了。
“嗯,不錯!”
等胡惟庸唸完,朱元璋拍案而起,點頭大讚:“聖公深明大義,不愧是至聖傳人!”
他又望向群臣,目光中多了些威厲:“聖公乃是儒家之首,他都贊同這帶枷之策,爾等還有異議?往後,若誰還妄議此事,那便是對聖人不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