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帶朱元璋逛紫禁城開始

第91章 聖公,為何前倨後恭爾?

翌日,朝會之後,孔希學循例求見,隨後跟著宮中管事太監,趕往武英殿面聖。

一路上,孔希學已在腦中組織好思緒,將昨晚提前備下的勸誡說辭,在心中反覆默唸。

宮中小道曲折蜿蜒,一路走去,竟也費了好些功夫,這倒並非壞事,孔希學有足夠時間,將腦中思緒整理清楚。

待到了武英殿門口,他已有十足把握,待會兒定能當堂激辯,駁天子個啞口無言!

心中自信滿滿,孔希學大步邁入殿中,向著朱元璋行禮道:“臣孔希學,見過陛下!”

“哦,衍聖公到了啊!快平身吧!”朱元璋的聲音,聽來十分和藹。

孔希學心下更安定了些,抬起頭來道:“多謝陛下!”

這一抬頭,他才發現,這武英殿裡除了朱元璋外,竟還有個中年人,那人候在一旁,未著官袍,倒不知是何身份。

孔希學正揣度這人身份,卻聽朱元璋開口問話道:“衍聖公一路行來可好?聽說近兩月來,你一直忙於修繕孔廟,不知那廟宇可修好了?”

一連串的問話逼來,孔希學也顧不上其他,趕忙回話:“路上倒很順遂,家中先聖廟宇也已修繕完畢。”

說著,他又拱手道:“微臣原本應當早到京中拜見,無奈瑣事纏身,有所耽擱,還望陛下恕罪!”

朱元璋倒很大方,笑著擺手:“先聖廟宇至關重要,自是不容怠慢。”聽他這口吻,似對這耽擱進京的忤逆之舉毫不在意。

孔希學心下納悶,這朱天子……何時變得這般寬容大度了?

正自尋思著,卻聽朱元璋又道:“衍聖公來得正是時候,咱有件事,要與你說道說道,前些日子,朝中出了件空印要案,涉案官員極多,咱對此案做了判決,命那從犯帶枷理政,卻因此招致群臣不滿!”

一聽這話,孔希學心下大喜,原本他還在籌謀,該如何開口,向朱元璋進諫,卻不想,人家竟主動提到這事了。

“衍聖公,你身為儒家表率,便來談談對此事的看法吧!”不光提及,朱元璋更主動發問,要他孔希學談談看法,這不撞到槍口上了嗎?

孔希學昨晚準備了一整晚,早已備足了說辭,他當即拱手:

“啟稟陛下,臣以為,帶枷理政實乃惡政,官員替國行政,代天牧民,當有威望風儀,如此才能鎮服百姓。”

“可此政一下,官員們戴著枷鎖,如何還有威望,如何還有儀度?百姓們見了,又如何會心生仰敬,如何會安心受管教?”

“自古以來,刑不上士大夫,更何況帶駕理政這等惡令,此令一下,非但官員顏面無存,朝廷也失了尊嚴,再往後,官員們還如何管馭百姓、威服子民?”

洋洋灑灑一大通話,說得直接乾脆,對那帶枷理政,他幾乎是直言貶斥,絲毫沒給朱元璋留面子。

事實上,這般激切態度,是他早就盤算好的。

孔希學深知自己在讀書人心中地位,更深知自己對他朱元璋還有利用價值,所以,他清楚得很,即便自己語出不善,朱元璋也不會翻臉。

既是如此,索性趁機刷刷威望,將態度說得更明白些,傳播出去,也落個“直顏犯諫”的光彩事蹟,將來傳遍士林,也引作一時佳話。

“自古以來,只聽聞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從未聽說有君王與百姓共天下的。”

“可陛下這政令,無異於拋棄了士大夫,與那些草民白身同氣連枝。”

“此舉萬萬不妥,請陛下……收回成命啊!”

一口氣說完這些,孔希學將手一抱,靜候朱元璋反應。

照他料想,朱元璋定會氣憤,繼而出言駁斥,但出乎他意料,此刻的朱元璋,並未出聲反駁,更甚至,朱天子此刻面無表情,壓根看不出生氣模樣。

孔希學有些犯迷糊,陛下這是幾個意思?

他只好抱拳等候,不再言語。

卻在這時,一個聲音從身側傳來:“一派胡言!”

倒確實有人發怒,可並非是那朱天子,而是一直就站在殿中的中年人。

那中年人站出來,指著孔希學就罵:“孔希學,你這般言論,簡直有辱孔家門風!”

唾罵兩句,那中年人又厲聲喝斥道:“那些官員犯下滔天大罪,理當受到懲處,陛下不過要他們帶枷理政,已是法外開恩,那些人不感恩戴德也便罷了,怎還敢有怨言?”

“孔希學,你飽讀儒學,難道書裡沒教過你‘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道理?”

“連天子都不能違逆律法,更何況那些犯事官員?你怎敢為那些犯事之官員說情,我看你這祖宗學問,怕都學歪了吧,就你這樣,哪裡還有臉承繼衍聖公之位?”

剛聽那人駁斥時,孔希學倒還能耐住性子,畢竟在天子面前,不好隨意與人爭辯,再說這人身份未明,孔希學多少有點忌憚。

但此人提及孔門家學,又提到他不配這衍聖公之位,這可觸了他的死穴。

孔希學怒極而喝:“你是何人,竟敢辱我孔家?你有何資格談我孔家祖宗學問,又有何資格談這衍聖公之位?”

那中年人冷哼一聲,挺了挺腰桿:“在下乃是衢州孔家家主,孔希生,我衢州孔家,亦是孔聖嫡傳,難道我沒有資格談及孔學,沒資格質疑你嗎?”

一聽來人名號,孔希學大驚失色,一時間竟說不出話來,他當然知曉這衢州南孔,卻沒料這南孔嫡傳竟跑到了宮裡來。

稍一思索,他立時明白過來,策劃這一切的,就是眼前的朱元璋。

孔希學曾預料朱元璋會嚴辭拒絕,卻沒料他還有這一招。

“兩位孔家後人不必爭執,你二人本出同門,何必同室操戈?”

朱元璋終於發話了,他倒不急著回應那帶枷理政一事,卻先當起和事佬,勸起架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