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帶朱元璋逛紫禁城開始

第609章 孩童于謙,大明的未來

在這錢塘縣於家三進三出的寬敞宅院之內,於延昭聽父親歸來後,把實學相關的事說得天花亂墜。

他於延昭也早早考了進士,不過是早些年的事,並非是實學一道的當下科舉。

但由於深受父親影響,對於實學一道也早有鑽研,如今他的實學水平,恐怕比起工部許多員外郎、郎中也絕對不遑多讓。

“我來之前,你推脫說多是為了孩子。

如今就連我於家孫兒,對實學一道也大感興趣。

如今他也算是略懂事的年歲了,既仰慕那文天祥的氣節,志向高遠,還刻苦攻讀實學之說,就該送他去那洛陽新都。

憑著老夫我在工部的面子,進國子監也未嘗不可。就算得不了一個甲等生,難不成還得不了一個乙等生嗎?”

於老太爺拍著胸膛,滿面紅光。

他這工部主事,如今也算是個大紅人,甚至都有了一位工部侍郎做靠山。

再加上如今他有幸加入了陸羽之前負責的發電專案,雖然不過只是其中以老賣老的一個六級工而已,但在工部之內,已算是中流砥柱的中間層次。

絕對不可小看。

此行歸家,正是有意將他於家從這小小的錢塘縣遷往洛陽新都,以此讓於家更加光宗耀祖、光大門楣。

聽父親這般言說,做兒子的於延昭早已有所觸動。

不過為了家族,也為了膝下的孩子,到了今時今日……

如今新帝繼位,哪怕朝中臣子變動不多,但老一輩的臣子年歲越發大了,肉眼可見,最多再過上十年光景,老一輩的臣子漸漸退居二線,這朝堂之上,自會有他們這些中年人的一番天地。

甚至實學國策出臺後,對於官員具體退休年紀也有了一定標準。

到了這個年齡,除非是特殊時期、特殊決策,不然大多數官員要麼退居二線,要麼便只能致仕歸家。

如此一來,更能良性刺激大明本是一潭死水的官場,也更能讓他們這些年輕官員有信心、有進取心。

“還是等小兒此番成績下來再說。”

於延昭開口。

“父親不是替他要來了國子監的實學答卷嗎?

還有于謙,也參加了杭州府那邊的實學考試,之前過五關斬六將,先過小學,再有初中,然後高中的實學卷都已全部通讀完。

等到把這高中的數學卷也全都答完,想必即便不憑著父親的關係,進國子大學也應當在範疇之內了。”

於延昭提及此事,提及他的孩子,滿是自豪驕傲之態。

畢竟他於家麒麟子。

自幼便有智慧,不凡之處早早聞名於鄉里。

前幾年還有天界寺的和尚驚歎於他的相貌,說這孩子將來是朝堂之上的宰相之才。

如今這大明朝堂早無宰相,不過卻依舊有一個個重臣。

再加上如今天下各處神童奇人輩出,天子也為不拘一格降人才,欲與天公試比高,所以各方孩子在實學一道的前途大為光明。

就連他於家的于謙。

此時也不過七八歲年紀,便已有所作為,比起那解縉也不差半分。

“好,那就等我於家麒麟子成績出來的那一日。”

於老爺子滿臉欣慰地點了點頭。

國朝盛世。

他於家當真是大興之兆。

很快,於老爺子回到這小小錢塘縣的訊息,也被此處的縣太爺知曉。

縣太爺趕忙前來拜訪,還有這錢塘縣之內的地方豪族、幾門大戶人家也全都趕來。

尤其在得知這位於老太爺是工部主事,還有個六級工匠的身份。

他們的態度就變得更加熱絡。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於家算是成了這錢塘縣的風暴中心,所有人無不關注。

就連杭州府那邊,也派了府衙的人前來相賀。

看著家中如此熱鬧,門庭若市,往來不絕的皆是達官顯貴之輩,如今不過八九歲年紀的于謙,騎著木馬左右搖晃,手中拿的並非兵戈,而是三角板一般的物件,好似在陣前殺敵,又好似在精密測算什麼天文之理。

只聽他口中高聲唸叨:“不愧是當今實學聖賢,這天地之物、永珍之理,天上白雲如何而來,地上土壤因何而立,天與地之間為何是天在上、地在下?

這數學尤其是物理一道,居然講究得如此清晰。

雖然有許多實學定義之物,但反而能讓人由淺入深,更加明瞭。

比起這實學之道,曾經的聖賢學問,引人向善恐怕也就僅此而已。

雖為大道,卻也不及實學之道。”

于謙對於那古往今來的聖賢學問,之前一直很推崇。

可在接觸到實學、接觸到如今大明的天下變幻之後,尤其是看到家鄉田畝間百姓的變化,才越發明白:聖賢的學問能安撫人心,卻不能填飽肚子。

而當今那位聖賢的學問,才是能真正讓天下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食吃,好似真能完成古時孔孟聖賢夢想中那般“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的人間理想鄉。

與其相比。

他于謙自是選擇當今的這通天實學大道。

他自幼最敬佩的便是文天祥的氣節,自當也要做這為民為國、為社稷之人。

聖賢學問若不能為民,要來何用?

安撫人心,那也是在人活下來之後再去做的事,若無人,何來的心?

而在這錢塘縣,不少大戶人家的孩童也在研究數學、物理知識。

聖賢學問不過是孩童啟蒙、以防他們走上邪路的輔助,就跟後世的教育裡的政治思想一般,不讓他們走上錯誤的道路,給他們養成正確的三觀。

真正要落實有用的,終究還是實學一道的培養,讓他們成長為對未來大明、對天下有用的人才。

所以此刻,一個個或男或女的孩童全都圍在於謙旁邊,做著數學、物理題,時不時過來問問他這個學霸。

“摩擦力還有什麼萬有引力,還有什麼左右摩擦力、上下浮動……”

都快把他們這些小腦袋瓜子給想破了去。

赫然間,如今的大明實學為王,這裡的“實”並非文,雖然文還有一席之地,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兩者高下。

不過這也是事實,哪怕是在後世,文科相比較理科的含金量也是在逐年下降的。

世界的脈絡和真理,本就更多體現在理科方面。

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

“這樣這樣,將這個定義代入進去,再列個方程,然後往下解就可以了。”

于謙隨口說道。

那小少年聽了之後,鼓著腮幫子,皺著濃眉,琢磨了好半天,又在那邊演練了好半天,才磕磕絆絆地回去準備試一試到底行不行。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