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最先反應過來,故作不悅道:“你這逆子,在蜀中頑劣也就罷了,怎敢對吳侯不敬?他可是你二舅啊!”
嘴上罵著,心中卻是樂開了花,如果這事是真的,那孫權可丟人丟到阿斗姥姥家去了!
劉禪笑道:“正因為他是我舅,我才說明情況,免得他又被身旁的讒臣小人矇蔽。”
諸葛瑾聽說孫權暫時安全,不由心中暗喜,又聽劉禪之言,似乎有意讓孫權悔過,趕緊趁機勸道:“吳侯確實被呂蒙一時言語蠱惑,才犯下大錯。”
“然事有輕重大小之分,大王乃漢朝皇叔,今曹賊稱王,篡逆在即,漢帝在深宮引頸盼望。
大王不思除賊勤王,卻為一時之錯而不顧朝廷安危,是舍大義而就小義也。
中原未克復,兩都皆大漢創業之地,大王不趁勢北伐,而止步荊州,是棄重而取輕也。竊為大王不取。”
劉備怒道:“你在教我做事?”
諸葛瑾現在也顧不了許多,躬身道:“大王矢志再興漢室,恢復山河,如今卻置魏不問,反欲伐吳,這是不顧大局,捨本逐末啊!”
“嘖嘖嘖,現在知道以大局為重了?”
劉禪在一旁咂著嘴,問道:“你們兩次偷襲荊州,可曾想過大局?先生之前還前往麥城勸降我二叔,這也是以大局為重?”
說起此事,劉備的臉色也沉了下來,如果不是劉禪改變江陵局勢,關羽真被困在麥城,恐怕絕不會苟活!
“這……我早知大王與關將軍有結義之情,情同骨肉。”
諸葛瑾語氣一滯,勉強解釋道:“我勸降關將軍,是為權宜之計,恐他被呂蒙所害,兩家結仇,不可化解。”
劉備冷哼道:“若雲長果真有個閃失,殺弟之仇,不共戴天!孤必伐東吳報仇,除死方休!”
諸葛瑾忙道:“吳侯正是深知大王與關將軍情深義重,才不遠千里趕來荊州阻止呂蒙啊!”
困在江陵這段時間,也想清楚了前因後果,就算呂蒙真的拿下江陵,恐怕劉備也會來報仇,到時候兩國交鋒,只會讓曹操坐收漁利。
“呵呵,這麼說來,我們還要感謝吳侯了?”
劉禪輕笑道:“既說此事與吳侯無關,為何他在盤桓公安半月,難道是來做客的不成?”
“做客?”諸葛瑾一怔,趕緊點頭道:“是是是,當年荊州一別,十餘年未見,吳侯這次來,既為阻止呂蒙犯錯,也是想與大王敘敘舊,聯絡感情。”
“原來吳侯是一番好意啊!”劉禪撓撓頭,尷尬笑道:“是我夢浪了,既然是來做客,應該好好招待才是。”
“世子年幼赤忱,童言無忌,吳侯必不會見怪。”
諸葛瑾暗自鬆了一口氣,剛才還緊張這劉禪難纏,沒想到幾句話就糊弄過去了。
小孩畢竟是小孩,哪懂得軍國大事。
現在看來,吳侯故意吐血,也是詐傷來博取劉備同情。
想到孫權為了他們不惜被劉禪辱罵,為人所笑,諸葛瑾心中愈發感動。
再次向劉備深施一禮:“曹賊之仇,公也;兄弟之恨,私也。還請大王以漢室為重,以天下為重!”
“這……”劉備故作為難,沉吟不語。
法正諫道:“當今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今曹賊有篡逆之意,神人共怒。既然吳侯同意交還荊州,大王可早圖中原,與吳侯聯手進兵,以討凶逆,則中原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漢室可興矣!”
“孝直所言極是!”劉備深吸一口氣,終於回心轉意,對諸葛瑾言道:“若非先生一心為主,良言相勸,孤決不輕饒。”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