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何嘗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這是科舉的萌芽,楊廣就是先例。
但現在不改革,以後就會更難,這是個百廢待興的時代,也是誕生一切新生的土壤。
大漢雖然足夠強盛,但世家和外戚之患歷代不斷,察舉制也不符合時代發展了。
再沿用舊制度,就是重蹈晉朝覆轍,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魏晉風流,何不食肉糜,五胡亂華,這可不是我阿斗想要的!
哪怕劉備有所顧慮堅持不下去,終有一日輪到我掌權,必將是建立一個全新的大漢。
一個繁榮富強的大漢王朝,一個蒸蒸日上的大漢帝國!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劉禪站在樹蔭下,落英繽紛,一縷陽光灑在他稚嫩卻堅定的面龐上,恍若神祗。
看著發愣的眾人,劉禪緩緩道:“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二叔為民著想,他的這條路是對的。”
劉禪的語氣堅定,一如當年出茅廬時的臥龍,意氣風發,有一股睥睨捭闔之勢。
“阿斗?!”
關羽緩緩起身,長鬚無風自動,愣愣地看著劉禪。
丹鳳眼中竟有淚光隱現,世人議論他矜驕自傲,暴而無恩,那大多都是世家的詆譭和誹謗。
他們懾於武力不敢公然反對,只能惡語中傷,孤立自己。
可誰又知道,民間百姓甚至有人掛著自己的畫像,感念關某之恩?
但普通百姓懵懂無知,也不會為自己發聲,這罵名他揹負了多年。
沒想到阿斗竟知我,懂我!
關某何其有幸,落魄之時結交大哥,暮年危難之際又蒙阿斗所救。
“二叔,你放心,那些中傷你的人,終究化為飛灰。”
劉禪淡淡一笑:“二叔報國之忠,兄弟之義,為民之善,必將流傳後世,為後人敬仰!”
後世質疑關羽的武聖,比他能打仗的人數不勝數,戰績輝煌的也不知凡幾。
但在戰火紛飛的荊州地區,教百姓識字,還能形成崇學的潮流,這在世家壟斷知識的漢代根本不可想象。
要知道關羽那麼多年,也就搞到了一本《春秋》。
關羽教學,大概是不想讓其他人和他一樣求學無門吧!
忠義無雙,全心對待底層人民和普通兵卒,這樣的武將卻寥寥無幾。
關羽能在民間信仰這麼深,儒佛道三教並尊,士農工商四民同拜,與孔子並列為文武二聖,並不只是勇武那麼簡單。
劉備欣慰的同時,又滿臉擔憂,慨然道:“阿斗你可明白,當今之世,各家以經傳世,收門生為黨,你此舉便是與天下士人為敵啊!”
“今朝廷崩摧,雖說禍在宦官,實則根在世家。”
劉禪看幾人點頭,繼續說道:“他們如同吸血蟲一般依附朝廷,卻從不反哺,所以要想匡扶朝廷,再興大漢,就要與世家爭利。”
法正若有所思地看著劉禪:“世子此言雖然有理,但朝中這文武,哪個不是世家豪族出身,哪個不是士子儒生?”
此時連他都懷疑劉禪是否被小人教唆了,這話若是孔明教的,他琅琊諸葛、南陽黃氏都是豪門,豈不是自斷後路?
旁邊幾人也都微微點頭,大家建功立業,不就是為了光耀門楣,封妻廕子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