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昏昏欲睡的時候,糜威又在門口招手示意,劉禪不耐煩道:“告訴左鹹,父王正商議國家大事,無暇接見吳侯。”
自從左鹹被趕走後,這已經是第三次被孫權派來求見,但這個關鍵時刻,誰有空理他啊!
我急的時候你端著架子,現在你知道急了?
“這次並非左鹹,是襄陽來信了!”
糜威朝裡面瞟了一眼,小聲說道:“關平將軍派人報信,魏將梅敷,因慕關將軍威名,大王仁義,派人請降,關平不敢做主,派人來請令。”
“梅敷?”劉禪眉頭微皺,好像沒聽過這號人物啊。
糜威解釋道:“那梅敷乃是柤中夷人首領,掌控南郡西北部荊山一帶夷人,部眾有萬餘家。”
“原來是夷人!”劉禪吐槽道:“關平大哥也是,這種好事自然來者不拒,還做什麼請示?”
糜威揚了揚下巴:“這不是還有關將軍嗎?”
“二叔留他鎮守襄陽,就是對他的歷練。身為一方大將,就該自己做決策,不能事事還向二叔稟報!”
劉禪接過書信:“你告訴來人,就說關將軍說了,此事由他自行決策。”
糜威一愣:“不用稟報了?”
“不用了!”劉禪拿著書信回房去了。
關平在樊城之戰的表現不俗,獨領一路兵馬策應關羽,與龐德、徐晃這些名將過招不落下風,其實已經成長起來了。
只可惜正值當打之年,卻被東吳背刺,永遠籠罩在武聖的光環之下。
如果關羽北伐成功,打下南陽,關平的功勳至少有一半,又是一員虎將。
這些年他一直跟著強勢的關羽,習慣了依靠,若加以歷練,應該不輸五子良將。
一提起這些人的命運,劉禪就動了無名之火,恨不得現在跑到隔壁去給孫權兩個大耳刮子。
劉備看罷書信,點頭笑道:“梅敷兄弟來投,足見二叔在荊州深得人心。”
關羽撫須嘆道:“梅敷我倒有所耳聞,此人其實並非魏將,乃是荊山有名的綠林豪傑,夷人生活於荊山之中,降魏也是無奈之舉。”
王累說道:“柤中雖在荊山之中,但境內卻土地平敞,有水陸良田,膏腴沃壤最宜桑麻,也正好可用這些夷人,先在沔南的中廬、宜城等地興學屯田,推行新政。”
眾人正點頭,劉禪卻說道:“二叔剛說起梅敷是綠林豪傑,倒讓我想起一事:當初二叔攻打樊城,中原豪傑多有響應,欲向南歸附,侯音及其五百多義士慘遭屠殺。如今雖然功虧一簣,但不能忘了這些英雄啊!”
關羽無奈嘆道:“如今樊城未定,是關某無能,連累眾豪傑了!”
“既然設了英茂堂,何不再設一個義茂堂,廣發英雄帖,號召江湖義士共謀大業?”
劉禪眼中透出興奮的光芒,讓活生生的關二爺當綠林總瓢把子,誰敢不從?